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图书详情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配套用书,分为五大部分:诗、词、曲、文和小说。每一部分选取满足高职定位需求的作品,以作品为主体。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教材按朝代划分章节的形式,而改为以文体为模块来编写,将古代文学课程本身固有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相结合,能够有效满足高职高专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文学鉴赏、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需求。
本书适合作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也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
本书为我们自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配套用书。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古代文学课程在课时数和研究深度上均和本科院校不同,每年征订教材之际,我们都难以寻找到合适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于是在多年筹划之后,最终决定自己编写。
中华文明五千年,优秀的古代文学名篇浩如繁星,我们精选每一种文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利于教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来梳理和展开相关的作家时代背景、文人生平、时代文艺思潮,对学生进行感性和理性、审美感悟与理性评说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总结文学现象,将知识教育、文学审美和人文精神的传承紧密结合。
本书以文体为模块来编写,分为五大部分:诗、词、曲、文和小说。每一部分选取满足高职定位需求的作品,以作品为主体。
教材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黄志基和李莉编写,第二章由曾险峰、骆宇颖和舒多多编写,第三章由舒多多编写,第四章由李日新和骆宇颖编写,第五章由李莉编写;全书的统稿和整理由李莉完成。
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经典篇章,一代一代地滋养、陶冶、鼓舞着我们,也让我们对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本书从筹划、动笔、修撰到最终出版历经数年,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一章 诗 1
第一节 诗经 2
关雎 2
芣苢 2
蒹葭 3
七月 4
桃夭 6
采薇 6
生民 8
第二节 楚辞 11
离骚 11
国殇 22
九歌•湘夫人 23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24
汉乐府 24
东门行 25
十五从军征 25
古诗十九首(二首) 26
行行重行行 26
西北有高楼 26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 27
曹操(二首) 27
短歌行 27
龟虽寿 28
曹丕 29
燕歌行 29
曹植(二首) 29
白马篇 29
野田黄雀行 30
蔡琰 31
悲愤诗 31
嵇康 33
幽愤诗 34
左思 34
咏史•其二 35
陶渊明(二首) 35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35
饮酒•其五 36
谢朓 36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7
南北朝乐府民歌(四首) 37
西洲曲 37
木兰诗 38
子夜歌•其七 40
子夜歌•其九 40
第五节 唐诗 40
王勃 4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
骆宾王 41
在狱咏蝉 41
宋之问 41
题大庾岭北驿 41
张若虚 42
春江花月夜 42
贺知章(二首) 43
咏柳 43
回乡偶书 43
陈子昂 43
登幽州台歌 44
张九龄(二首) 44
望月怀远 44
感遇•其一 44
孟浩然(四首) 45
过故人庄 45
宿建德江 45
春晓 4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5
王维(五首) 46
渭川田家 46
山居秋暝 4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7
鹿柴 47
使至塞上 47
高适(二首) 48
燕歌行 48
别董大 50
岑参(二首) 5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1
王昌龄(三首) 51
芙蓉楼送辛渐 51
闺怨 51
出塞 52
崔颢 52
登黄鹤楼 52
王翰 53
凉州词 53
李白(十一首) 53
月下独酌 53
子夜秋歌 5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4
赠孟浩然 54
蜀道难 54
行路难 55
将进酒 55
登金陵凤凰台 56
早发白帝城 56
送孟浩然之广陵 57
杜甫(八首) 57
佳人 57
兵车行 58
丽人行 58
春望 58
登岳阳楼 5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9
登高 59
韦应物 60
滁州西涧 60
张继 60
枫桥夜泊 60
韩翎 61
寒食 61
李益 61
夜上受降城闻笛 61
白居易(二首) 62
长恨歌 62
井底引银瓶 65
元稹(二首) 66
连昌宫词 66
田家词 68
韩愈(二首) 6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9
山石 70
孟郊(二首) 72
秋怀•其二 72
游终南山 73
李贺(二首) 73
金铜仙人辞汉歌 73
雁门太守行 74
李商隐(二首) 75
无题•之一 75
无题•之二 75
安定城楼 76
杜牧(二首) 77
赤壁 77
过华清宫 77
第六节 宋诗 78
苏轼(二首) 78
游金山寺 7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79
陆游(四首) 80
书愤 80
其一 80
其二 80
其三 80
金错刀行 81
第二章 词 82
第一节 敦煌曲子词 83
菩萨蛮 83
鹊踏枝 83
第二节 花间词 83
温庭筠(二首) 83
望江南 83
菩萨蛮 84
韦庄(三首) 84
菩萨蛮 84
谒金门 84
思帝乡 85
第三节 南唐词 85
李煜(五首) 85
虞美人 85
浪淘沙 86
相见欢 86
清平乐 86
相见欢 87
冯延巳(四首) 87
谒金门 87
鹊踏枝 87
鹊踏枝 88
采桑子 88
第四节 宋词 88
晏殊(二首) 88
浣溪沙 88
蝶恋花 89
欧阳修 89
踏莎行 89
柳永(二首) 89
雨霖铃 89
八声甘州 90
苏轼(四首)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9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91
水调歌头 92
定风波 92
周邦彦 93
兰陵王•柳 93
李清照(三首) 94
醉花阴 94
一剪梅 94
声声慢 94
辛弃疾(三首) 9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5
青玉案•元夕 96
姜夔 96
扬州慢 96
第五节 金元明清词 97
元好问 97
摸鱼儿 97
纳兰性德 98
长相思 98
第三章 曲 99
窦娥冤(节选) 100
琵琶记(节选) 104
西厢记(节选) 105
牡丹亭(节选) 108
第四章 文 111
第一节 先秦散文 112
寡人之于国也 112
逍遥游(节选) 113
第二节 秦汉散文 114
司马迁(二篇) 114
鸿门宴 114
报任少卿书 117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 120
王粲 120
登楼赋 120
王羲之 121
兰亭集序 121
陶渊明(二篇) 121
桃花源记 121
五柳先生传 122
第四节 唐代散文 123
韩愈(二首) 123
送孟东野序 123
祭十二郎文 124
柳宗元(二首) 125
种树郭橐驼传 125
小石潭记 126
第五节 宋代散文 127
王禹偁 127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27
范仲淹 129
岳阳楼记 129
欧阳修(二篇) 130
秋声赋 130
醉翁亭记 130
王安石 132
答司马谏议书 132
苏轼(二篇) 133
前赤壁赋 133
记承天寺夜游 134
第六节 明清散文 135
袁枚 135
祭妹文 135
张岱 136
湖心亭看雪 136
郑燮 137
板桥自叙 137
第五章 小说 140
第一节 上古神话 141
女娲补天 141
夸父逐日 14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142
搜神记(三篇) 142
紫玉 142
韩凭妻 144
宋定伯捉鬼 145
世说新语 145
言语第二 145
雅量第六 146
容止第十四 147
任诞第二十三 147
第三节 唐代传奇 148
霍小玉传 148
第四节 明清小说 153
三国演义(节选) 153
水浒传(节选) 161
西游记(节选) 167
聊斋志异(二篇) 173
婴宁 173
黄英 180
儒林外史(节选) 183
红楼梦(节选) 188
第一章 诗 1
第一节 诗经 2
关雎 2
芣苢 2
蒹葭 3
七月 4
桃夭 6
采薇 6
生民 8
第二节 楚辞 11
离骚 11
国殇 22
九歌•湘夫人 23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24
汉乐府 24
东门行 25
十五从军征 25
古诗十九首(二首) 26
行行重行行 26
西北有高楼 26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 27
曹操(二首) 27
短歌行 27
龟虽寿 28
曹丕 29
燕歌行 29
曹植(二首) 29
白马篇 29
野田黄雀行 30
蔡琰 31
悲愤诗 31
嵇康 33
幽愤诗 34
左思 34
咏史•其二 35
陶渊明(二首) 35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35
饮酒•其五 36
谢朓 36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7
南北朝乐府民歌(四首) 37
西洲曲 37
木兰诗 38
子夜歌•其七 40
子夜歌•其九 40
第五节 唐诗 40
王勃 4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
骆宾王 41
在狱咏蝉 41
宋之问 41
题大庾岭北驿 41
张若虚 42
春江花月夜 42
贺知章(二首) 43
咏柳 43
回乡偶书 43
陈子昂 43
登幽州台歌 44
张九龄(二首) 44
望月怀远 44
感遇•其一 44
孟浩然(四首) 45
过故人庄 45
宿建德江 45
春晓 4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5
王维(五首) 46
渭川田家 46
山居秋暝 4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7
鹿柴 47
使至塞上 47
高适(二首) 48
燕歌行 48
别董大 50
岑参(二首) 5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1
王昌龄(三首) 51
芙蓉楼送辛渐 51
闺怨 51
出塞 52
崔颢 52
登黄鹤楼 52
王翰 53
凉州词 53
李白(十一首) 53
月下独酌 53
子夜秋歌 5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4
赠孟浩然 54
蜀道难 54
行路难 55
将进酒 55
登金陵凤凰台 56
早发白帝城 56
送孟浩然之广陵 57
杜甫(八首) 57
佳人 57
兵车行 58
丽人行 58
春望 58
登岳阳楼 5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9
登高 59
韦应物 60
滁州西涧 60
张继 60
枫桥夜泊 60
韩翎 61
寒食 61
李益 61
夜上受降城闻笛 61
白居易(二首) 62
长恨歌 62
井底引银瓶 65
元稹(二首) 66
连昌宫词 66
田家词 68
韩愈(二首) 6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9
山石 70
孟郊(二首) 72
秋怀•其二 72
游终南山 73
李贺(二首) 73
金铜仙人辞汉歌 73
雁门太守行 74
李商隐(二首) 75
无题•之一 75
无题•之二 75
安定城楼 76
杜牧(二首) 77
赤壁 77
过华清宫 77
第六节 宋诗 78
苏轼(二首) 78
游金山寺 7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79
陆游(四首) 80
书愤 80
其一 80
其二 80
其三 80
金错刀行 81
第二章 词 82
第一节 敦煌曲子词 83
菩萨蛮 83
鹊踏枝 83
第二节 花间词 83
温庭筠(二首) 83
望江南 83
菩萨蛮 84
韦庄(三首) 84
菩萨蛮 84
谒金门 84
思帝乡 85
第三节 南唐词 85
李煜(五首) 85
虞美人 85
浪淘沙 86
相见欢 86
清平乐 86
相见欢 87
冯延巳(四首) 87
谒金门 87
鹊踏枝 87
鹊踏枝 88
采桑子 88
第四节 宋词 88
晏殊(二首) 88
浣溪沙 88
蝶恋花 89
欧阳修 89
踏莎行 89
柳永(二首) 89
雨霖铃 89
八声甘州 90
苏轼(四首)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9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91
水调歌头 92
定风波 92
周邦彦 93
兰陵王•柳 93
李清照(三首) 94
醉花阴 94
一剪梅 94
声声慢 94
辛弃疾(三首) 9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5
青玉案•元夕 96
姜夔 96
扬州慢 96
第五节 金元明清词 97
元好问 97
摸鱼儿 97
纳兰性德 98
长相思 98
第三章 曲 99
窦娥冤(节选) 100
琵琶记(节选) 104
西厢记(节选) 105
牡丹亭(节选) 108
第四章 文 111
第一节 先秦散文 112
寡人之于国也 112
逍遥游(节选) 113
第二节 秦汉散文 114
司马迁(二篇) 114
鸿门宴 114
报任少卿书 117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 120
王粲 120
登楼赋 120
王羲之 121
兰亭集序 121
陶渊明(二篇) 121
桃花源记 121
五柳先生传 122
第四节 唐代散文 123
韩愈(二首) 123
送孟东野序 123
祭十二郎文 124
柳宗元(二首) 125
种树郭橐驼传 125
小石潭记 126
第五节 宋代散文 127
王禹偁 127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27
范仲淹 129
岳阳楼记 129
欧阳修(二篇) 130
秋声赋 130
醉翁亭记 130
王安石 132
答司马谏议书 132
苏轼(二篇) 133
前赤壁赋 133
记承天寺夜游 134
第六节 明清散文 135
袁枚 135
祭妹文 135
张岱 136
湖心亭看雪 136
郑燮 137
板桥自叙 137
第五章 小说 140
第一节 上古神话 141
女娲补天 141
夸父逐日 14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142
搜神记(三篇) 142
紫玉 142
韩凭妻 144
宋定伯捉鬼 145
世说新语 145
言语第二 145
雅量第六 146
容止第十四 147
任诞第二十三 147
第三节 唐代传奇 148
霍小玉传 148
第四节 明清小说 153
三国演义(节选) 153
水浒传(节选) 161
西游记(节选) 167
聊斋志异(二篇) 173
婴宁 173
黄英 180
儒林外史(节选) 183
红楼梦(节选) 188
关闭
打印
推荐
收藏
评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