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杨智勇 王海洋 著 【I S B N 】978-7-5226-0562-3 【责任编辑】石永峰 【适用读者群】 【出版时间】2022-03-20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08 【千字数】211 【印 张】13 【定 价】72 【丛 书】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丛书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基于软件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软件技术人才岗位工作特点、要求,提出了“4S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全书共10章,阐述了“类上班制”创构背景、理论模型、“校企研”共同体构建、环境构建、资源构建、培养路径、考核评价、运行机制、案例及成效等内容,是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面向软件产业高端和高端软件产业培养“职业素养高、岗位技能精、创新意识强”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及理工科专业二级学院(系)院长(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参考书。

    前 言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发展新阶段,软件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重塑经济新格局的核心基础,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实现跃升。但是,我国软件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3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发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是驱动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培养软件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自2013年起,在软件相关专业领域先后承担了《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培养方案》《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型项目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等6项省部级教改课题,研究拟定了高职校企合作“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实践方案,并于2014年9月开始实施。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产生了突出的育人成效、显著的服务效应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软件类专业创新发展,我们编写了本书,共分10章,包括创构背景、理论模型、“校企研”共同体构建、高职软件类专业学习环境构建、高职软件类专业教学资源构建、高职软件类专业培养路径构建、高职软件类专业考核评价构建、“类上班制”运行机制、“类上班制”实践效果以及总结展望,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新范式。

    本书由杨智勇、王海洋主笔,参与编写的有刘宇、蔡庆、舒劲秋、欧明辉、廖清科。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兄弟院校老师们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书能够为高职院校软件类专业培养“职业素养高、岗位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受研究条件、自身水平与时间所限,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2022年2月


    前言
    第1章 创构背景 1
    1.1 政策背景 1
    1.1.1 2000年以前 1
    1.1.2 2000—2010年 2
    1.1.3 2011—2020年 6
    1.1.4 2021年 8
    1.2 软件产业发展人才诉求 10
    1.2.1 软件产业发展回顾 10
    1.2.2 软件产业人才需求 14
    1.3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困惑与探索 18
    1.3.1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18
    1.3.2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校企研”协同育人探索实践 21
    1.3.3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卓越班模式”探索实践 24
    第2章 理论模型 27
    2.1 理论基础 27
    2.1.1 现代学徒制理论 27
    2.1.2 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融合理论 31
    2.2 设计思路 37
    2.2.1 “校企研”共同体 37
    2.2.2 “教学做”一体化 40
    2.2.3 产学研创 43
    2.3.4 类上班制 47
    2.3 模型构建 54
    2.3.1 要素阐释 54
    2.3.2 结构分析 55
    第3章 “校企研”共同体构建 59
    3.1 校企合作基础 59
    3.1.1 校企阶段 59
    3.1.2 校研阶段 60
    3.1.3 校企研阶段 69
    3.2 构建“三融合”合作育人机制 75
    3.3 打造“三平台”职业能力发展环境 76
    3.4 重构“三阶段”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 77
    3.5 校企研合作运行机制 79
    3.6 实践成效 87
    第4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学习环境构建 91
    4.1 课内学习环境构建 96
    4.2 课外学习环境构建 101
    第5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教学资源构建 103
    5.1 共建开发资源 103
    5.2 共建软件类专业“类上班制”人才培养方案 106
    5.3 搭建“自研+第三方”的教学云平台 110
    5.4 打造“三平台”职业能力发展环境 111
    5.5 共同打造校内外实践基地 112
    5.6 共建混编师资团队 119
    第6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培养路径构建 122
    6.1 培养路径构建思路 122
    6.2 高职软件类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内涵 124
    6.3 构建“分层、分类、分段”培养方法 125
    6.4 构建“分模块、个性化”课程体系 126
    第7章 高职软件类专业考核评价构建 149
    7.1 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基础 149
    7.2 考核评价的方法建构 153
    7.3 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 161
    7.4 典型案例 164
    第8章 “类上班制”运行机制 170
    8.1 “类上班制”实施步骤 174
    8.2 “类上班制”政策保障 179
    第9章 “类上班制”实践效果 182
    9.1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新理念 182
    9.2 服务专业群能力凸显 185
    9.3 校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 189
    第10章 总结展望 192
    10.1 经验总结 192
    10.2 未来探索 194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