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职前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研究—以云南为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侯阿冰 著 【I S B N 】978-7-5226-1888-3 【责任编辑】邓建梅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24-07-0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48 【千字数】295 【印 张】15.5 【定 价】78 【丛 书】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师德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维度,应从源头关注未来教师的师德教育问题。本书以云南职前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简称“职前师德教育”)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培养方案、问卷数据、访谈文本等特定具体情境中的实证材料,考察各方观点,形成描述实然图景的研究证据,即职前师德教育实效性有待提升、职前师德教育系统亟待优化、教师教育者建设工作面临挑战。这不仅需要在认知层面获得积极认同,还要在操作层面获得有效支持。

    本书参考不同类型的师德教育实践应用案例,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并观照其特殊性,从系统融合、理念设计、内容重塑、模式优化、师资建设、政策保障等6个方面,探讨了云南职前师德教育的行动策略,试图提供新的、有效的实践理据。

    本书主要供从事德育和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者、相关课程主讲教师、师范生以及对师德教育有兴趣的读者使用。

    教师职业的目标、对象、过程、方法、内容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伦理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强教必先强师,良好的教师职业伦理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师德建设成为我国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是特别关注师德素养提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全面要求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赓续师者初心,不断推进师德建设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进一步凸显了师德建设的首要地位 。

    随着国家师德师风的制度建设日趋规范,近年来,教师群体的师德素养总体趋势日渐向好,但是,一些失当、失职和渎职等恶性师德事件仍屡见不鲜,教育实践中还存在违背人和教育基本属性的师德失范问题,尚未完全达到政策制定的期许和初衷。同时,如何把握体罚和教育惩戒之间的尺度?怎样做到公平公正而又因材施教?怎样做到宽严并济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形成恰当的家校沟通机制以消除家长对师德品质的成见?数字化深度应用的教育情境下如何应对网课爆破、学生隐私泄露等新型伦理问题?如何辨明公共道德、私人道德和职业道德之间的界限?如何在达到职业伦理要求的同时能够实现教师个体的生命性关照?伴随瞬息万变的世界发展怎样把文字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落实到具体的从教行动中?在价值观多元化、教师职业任务复杂的环境里究竟应该如何专业地践行师德规范?这些困惑是广大师范生亟待澄清的问题,也引发学界和公众的持续关注,迫切需要展开深入研究,聚焦职前教师的职业伦理发展和德性养成,形成提升师德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改进依据。

    师范生处于教师职业的准备阶段,职前阶段是实施师德教育的重要时期,虽然在职前培养中无法经常进行直接、真实的教育情境的伦理实践,而通过教育激发他们的教师职业伦理敏感性,也就是唤醒了伦理行为发生之前的启动起始成分,形成了践行道德实践者角色的前提条件,决定着未来教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能够引导他们把握伦理规范并正确地规范行为,促进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认同。

    职前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简称“职前师德教育”)是师范生从教之前由教师培养机构组织的师德相关学习、活动和体验。学者们努力探索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些研究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概括和描述了当前师德教育的一部分现状,已有研究多从某一群体的单一视角展开理论思辨型总结。而在师德教育现象复杂性增加、国家强调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信息技术为师德教育赋能、公众关切以及师范生个体需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使用混合方法来推动研究,探讨有针对性的职前师德教育优化策略必然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来自不同群体反馈问题的侧重点有差异,进行多群体视角整合取向的实证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针对云南省域的系统专项实证研究尚有很大拓展空间。由此,本书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职前师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混合范式,针对职前师德教育场域中的不同主体,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物收集,试图探究以下问题: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学习体验评价是怎样的?从内容、师资、方法到课程考核,他们有哪些期待?教师教育者如何诠释和解读师德?在微观的师德教育活动运行和操作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困惑?表达了哪些改进思考或优化建议?从课程设置的主体、内容和结构三个要素进行审视,云南职前师德教育在认知和操作层面的基本事实如何?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云南教师培养院校怎样实践职前师德教育?本书以不同主体对职前师德教育现实图景的建构为主线,考察实践场域中的各方观点,以整合取向研究复杂的师德教育现实问题,参考不同类型案例,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并观照其特殊性,基于系统融合、理念设计、内容重塑、模式优化、师资建设、政策保障等6个方面,展开了云南职前师德教育实践路径的探讨,力图提出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行动策略。

    综上,职前教师师德素养的提高,要结合实际的教育时空场域、学习者具体特征和教育者个性化教学情况,聚焦区域职前师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数策齐用,定向发力,尤其要关注地方性知识效应,遵照教师职业属性和德育规律展开立体式、全方位、多元化教育,提升实效性。在重视各方教育力量协作的同时,依靠保障机制,在国家倾斜的政策环境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下,内外合力,多措并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广的意义上提升师范生职业伦理责任敏感性,学会进行恰当伦理决策,激发师德自觉,促进师德内化,强化从教志趣。

    侯阿冰

    2023年10月

    引言 1
    第1章 职前师德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3
    1.1 研究目的 3
    1.2 研究意义 4
    1.2.1 理论意义 4
    1.2.2 现实价值 5
    1.3 核心概念界定 6
    1.3.1 职前教师 6
    1.3.2 教师职业伦理(师德) 6
    1.3.3 教师职业伦理教育(师德教育) 8
    1.4 文献综述 9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9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2
    1.4.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与未来研究前瞻 36
    1.5 理论分析框架 40
    1.5.1 教师职业认同 40
    1.5.2 道德发展理论 42
    1.5.3 教师实践性知识 43
    1.5.4 小结 45
    1.6 研究程序 45
    1.6.1 研究对象 45
    1.6.2 研究设计 46
    1.6.3 研究方法 47
    1.6.4 技术路线 48
    1.6.5 实施方案及研究进度 49
    1.6.6 创新之处 49
    第2章 基于师范生视角的云南职前师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测量和内容分析 51
    2.1 问题的提出 51
    2.2 研究方法 53
    2.2.1 问卷调查 53
    2.2.2 内容分析 56
    2.3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7
    2.3.1 从教意愿 57
    2.3.2 教师职业认同 59
    2.3.3 专业情感认同 61
    2.3.4 教师职业认知 62
    2.3.5 师德教育 63
    2.4 内容分析结果 71
    2.4.1 师德之识:师范生将践履的职业伦理阐释 71
    2.4.2 现实之困:师范生对师德教育的现况评价 74
    2.4.3 内容之惑:师范生期待的师德教育架构 76
    2.4.4 模式之思:师范生接纳的师德教育方法 77
    2.4.5 执教之志:师范生从教的意愿水平 79
    2.5 讨论 79
    2.5.1 云南职前师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79
    2.5.2 云南职前师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2
    2.6 小结 83
    第3章 云南职前师德类课程的现状阐释与改进期望—来自教师教育者的访谈 85
    3.1 问题的提出 86
    3.2 研究方法 87
    3.2.1 受访对象 87
    3.2.2 工具(访谈提纲) 89
    3.2.3 实施 89
    3.2.4 数据处理 90
    3.3 结果与分析 90
    3.3.1 受访者的师德观 90
    3.3.2 受访者任教学校职前师德类课程实施现状 97
    3.3.3 受访者对师德课程建设的思考 100
    3.4 讨论 106
    3.4.1 关于受访者的“师德观” 107
    3.4.2 关于受访者任教学校师德类课程实施现状 108
    3.4.3 关于受访者提升师德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110
    3.5 小结 112
    第4章 云南职前师德课程设置的现实样态与优化策略—基于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 113
    4.1 问题的提出 113
    4.2 研究方法 114
    4.2.1 取样 115
    4.2.2 数据处理 118
    4.3 结果与分析 119
    4.3.1 样本的合理性 119
    4.3.2 基本情况 122
    4.3.3 课程模块结构 125
    4.3.4 通识教育课程构成 130
    4.3.5 师德培养要求表述 134
    4.3.6 师德专项课程设置 141
    4.4 讨论 146
    4.4.1 建专项,开发和优化独立师德课程 147
    4.4.2 构体系,加强师德教育与各类课程的融合 149
    4.4.3 重体验,突出实践取向的师德教育模式 151
    4.5 小结 155
    第5章 云南职前师德教育行动策略研究 157
    5.1 系统融合:立足区域特色,统筹构建师德养成路径 157
    5.2 理念设计:转变课程价值观,着力加强师德培育 159
    5.3 内容重塑:紧扣需求,建设实践取向的师德课程体系 161
    5.3.1 对接需求,科学制定建设框架 163
    5.3.2 明确目标,深化课程内涵 164
    5.3.3 拓展主题,开发多元化课程 165
    5.3.4 体悟为重,强化师德实践智慧生成 167
    5.3.5 关注过程,采用课程形成性评价 169
    5.4 模式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师德教育实效性 171
    5.4.1 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的体验反思 171
    5.4.2 善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丰富师德教育手段 173
    5.5 师资建设:夯实教师教育者队伍,树立身边的师德模范 175
    5.6 政策保障:建立体制理顺机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178
    5.6.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79
    5.6.2 继续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 180
    5.6.3 积极完善师德教育长效机制 182
    5.6.4 厘清师德教育专业性 183
    5.6.5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184
    5.7 创新应用:学习优秀实践案例,吸纳有益经验 187
    5.7.1 成都大学陈大伟老师课程团队的“教师职业道德”MOOC 187
    5.7.2 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教师节特别策划”系列活动 189
    5.7.3 曲靖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项目的“师德宣讲会” 191
    5.7.4 新维移动学习空间站的师德教育工作坊 192
    5.7.5 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综合改革 194
    5.7.6 师德教育的新实践—南京教师志愿服务 196
    5.7.7 上海师范大学“课内外贯通、校内外一体”的师德养成教育 198
    5.7.8 七个案例的总结 201
    5.8 小结 202
    第6章 结语 204
    6.1 总的讨论 204
    6.1.1 研究价值 204
    6.1.2 学术创新 205
    6.1.3 方法学 206
    6.1.4 研究不足 207
    6.1.5 研究展望 209
    6.2 总的结论 212
    6.2.1 理论研究 212
    6.2.2 调查工具 213
    6.2.3 现况研究 213
    6.2.4 对策分析 214
    6.3 小结 215
    附录1 开放式调查提纲 217
    附录2 职前教师职业伦理教育调查问卷 218
    附录3 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作业提纲 222
    附录4 教师教育者访谈提纲 223
    附录5 职前教师职业伦理专项课程学习体验访谈提纲 224
    参考文献 225
    专著 225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227
    学位论文 227
    报纸、期刊文献 228
    其他文献 233
    电子资源 233
    后记 236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