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杨再丹 编著 【I S B N 】978-7-5084-5400-9 【责任编辑】陈洁 【适用读者群】本科 【出版时间】2008-05-01 【开 本】16开本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2008年05月第1版 【页 数】 【千字数】 【印 张】 【定 价】32 【丛 书】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6月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编写,力图避开其他同类教材追求的内容面广、泛泛而谈的模式,有针对性地突出在1+X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为其进一步学习各相关后续选修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书分为7章,分别详细介绍了计算机使用初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及住处安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电子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的使用等内容。与本书配套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及实验指导》,让学生在每堂课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能通过大量有针对性及综合性的上机操作,巩固基本理论,提高实际应用,强化综合技能。

      本书立足于“能看懂、能自学、能应用、能应用、能拓展”的出发点,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要领准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套相应的上机与实验教材及素材,既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也适用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使用。

      本书电子教案及相关资源可以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网址为:http://www.waterpub.com.cn/softdown/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学科,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短短的半个多世纪中,计算机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它的应用也从最初单纯在军事和科研领域进行数值计算扩展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甚至进入百姓家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应用技能,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从20世纪末开始,各高等院校均已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教学列入各专业的必修和先修课程,同时,为了规范该课程的教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还于2006年6月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相应地提出了1+X的课程设置方案,即基础+相关后续选修课程的模式。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正是根据这个精神,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与定位、组成与分工,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而编写的,全书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的一些预备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键盘、鼠标的结构及使用,指法基础及上机实验时必需的工具软件的使用。

    第二部分(第2章)为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发展、特点、应用、分类,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汉字的编码及输入,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等。

    第三部分(第3章)为操作系统知识,该部分首先引入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然后介绍了操作系统中几个重要的概念(文件、文件夹、盘符和路径),最后以当前最为流行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例,详细讲解了操作系统界面元素的基本组成及操作、操作系统对文件(文件夹)及磁盘的管理、操作系统中常用附件程序及控制面板的使用。

    第四部分(第4章)为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局域网技术及应用、Internet及应用、信息安全的类型及预防等。

    第五部分(第5、6、7章)以当前最为流行的Office 2003为例,介绍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针对西部高校计算机教学及学生的实际,力图避开其他同类教材追求的覆盖面广、泛泛而谈的结构,有针对性地突出在1+X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为其进一步学习各相关后续选修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立足于“能看懂、能自学、能应用、能拓展”的出发点,既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同时又考虑到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计算机,希望能进一步深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内容上增加了一些高级操作技巧,确保基础与提高兼顾、理论与实用结合,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72学时(理论36学时、上机实践36学时,计4学分)的高校使用。

    同时,作者还根据长期从事教学及管理的经验和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理论教学的周次为单位,编写了与本书配套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及实验指导》,让学生在每堂课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能通过大量有针对性及综合性的上机操作,巩固基本理论,提高实际应用,强化综合技能。

      最后,为便于阅读理解,本书作如下约定:

      书中出现的中文菜单和命令名称将用引号(“”)括起,如果是级联菜单,则用“—”连接,如:“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表示先单击“插入”菜单,再单击“引用”子菜单项,最后单击执行“脚注和尾注”命令。

      在没有特殊说明时,书中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均是指用鼠标左键进行操作,而“右击”则是指用鼠标右键单击。

      本书中用“+”号连接的两个键或三个键表示组合键,在操作时表示同时按下这两个或三个键。例如,Ctrl+A是指先按下Ctrl键不放,再按下A键,结束时先释放A键,再释放Ctrl键等。

      本书由杨再丹编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贵州民族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任达森教授(博士)、杨昌仁副教授、张银芝、吴应嘉、杨启仁、谭洪权、张科老师及经济管理学院吴三成教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倪绍勇教授(院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为便于以后教材的修订,恳请专家、教师及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主编邮箱地址:yzd0017544@sina.com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使用初步 1
    1.1  认识计算机 1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
    1.1.2  计算机的主机简介 2
    1.1.3  计算机的开机、关机及重启 3
    1.2  键盘的结构及功能 4
    1.2.1  键盘的分区 4
    1.2.2  功能键区 4
    1.2.3  主键盘区 4
    1.2.4  编辑键区 5
    1.2.5  小键盘区 6
    1.3  鼠标的使用 6
    1.3.1  鼠标的结构 6
    1.3.2  鼠标的光标 6
    1.3.3  鼠标的操作 7
    1.4  指法基础 7
    1.4.1  正确的姿势 7
    1.4.2  手指的分工 8
    1.4.3  击键方法 8
    1.5  常用指法练习软件的使用 9
    1.6  FTP工具的使用 9
    1.6.1  利用FlashFXP下载/上传文件 10
    1.6.2  利用Internet Explorer下载/上传文件 11
    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3
    2.1  计算机的概念 13
    2.2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13
    2.3  计算机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14
    2.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5
    2.5  计算机的分类 16
    2.6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8
    2.7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8
    2.7.1  二进制的概念及与信息的关系 19
    2.7.2  存储容量及其单位 20
    2.7.3  西文字符的编码 20
    2.8  汉字的编码及汉字输入 21
    2.8.1  汉字的编码 21
    2.8.2  汉字的输入方法 23
    2.8.3  智能ABC输入法 23
    2.8.4  五笔字型输入法 25
    2.9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0
    2.9.1  冯•诺伊曼的理论 30
    2.9.2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 31
    2.9.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7
    第3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40
    3.1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40
    3.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41
    3.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41
    3.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42
    3.1.4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演变 43
    3.2  操作系统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47
    3.2.1  文件 47
    3.2.2  文件夹 51
    3.2.3  盘符 52
    3.2.4  路径 52
    3.3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操作 53
    3.3.1  桌面 53
    3.3.2  图标 54
    3.3.3  任务栏 55
    3.3.4  窗口 57
    3.3.5  对话框 62
    3.3.6  开始菜单 63
    3.3.7  剪贴板 66
    3.4  Windows XP对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66
    3.4.1  文件及文件夹的选定 66
    3.4.2  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 66
    3.4.3  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67
    3.4.4  文件及文件夹的删除/恢复 68
    3.4.5  文件及文件夹的更名 69
    3.4.6  文件及文件夹的查找 69
    3.4.7  文件及文件夹的共享 70
    3.5  Windows对硬盘的管理 75
    3.5.1  硬盘的分区及格式化 75
    3.5.2  硬盘的扫描及查错 79
    3.5.3  硬盘的碎片整理 80
    3.5.4  硬盘的清理 81
    3.5.5  硬盘的属性 82
    3.5.6  硬盘的共享和映射 82
    3.6  Windows XP附件程序的使用 84
    3.6.1  写字板程序 84
    3.6.2  记事本程序 88
    3.6.3  画图程序 88
    3.6.4  命令提示符 91
    3.6.5  录音机程序 92
    3.6.6  计算器程序 95
    3.6.7  Windows Media Player 96
    3.7  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 97
    3.7.1  系统属性 98
    3.7.2  日期和时间设置 100
    3.7.3  使用Windows XP的任务计划 100
    3.7.4  设置Windows文件夹选项 103
    3.7.5  显示属性设置 105
    3.7.6  鼠标属性设置 108
    3.7.7  设置打印机 109
    3.7.8  添加/删除程序 114
    3.7.9  声音和音频设备 116
    3.7.10  字体属性设置 117
    3.7.11  区域和语言属性设置 119
    3.7.12  用户账户管理 121
    第4章  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 123
    4.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3
    4.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 123
    4.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及发展 124
    4.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6
    4.1.4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131
    4.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3
    4.1.6  IP地址与域名系统 135
    4.2  局域网技术及应用 137
    4.2.1  局域网的构建模式 138
    4.2.2  局域网的配置及测试 139
    4.2.3  局域网的简单应用 142
    4.3  Internet及其应用 149
    4.3.1  Internet的产生及发展 149
    4.3.2  Internet中的服务 150
    4.3.3  WWW的使用 151
    4.3.4  电子邮件的使用 158
    4.4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162
    4.4.1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162
    4.4.2  网络的安全机制 162
    4.4.3  防火墙技术 163
    4.4.4  防病毒机制 164
    第5章  Word 2003文字处理系统 173
    5.1  Word 2003的功能和特点 173
    5.2  Word 2003的基本操作 174
    5.2.1  Office 2003的安装和卸载 174
    5.2.2  Word 2003的启动 179
    5.2.3  Word 2003窗口界面的组成 180
    5.2.4  退出Word 2003 183
    5.3  Word 2003工作流程 184
    5.4  Word 2003的文件操作 184
    5.4.1  创建文档 184
    5.4.2  保存、保护文档 186
    5.4.3  打开文档 189
    5.4.4  关闭文档 190
    5.5  Word 2003的基本编辑技术 190
    5.5.1  视图模式及切换 191
    5.5.2  插入点的移动 192
    5.5.3  输入文本 192
    5.5.4  插入对象 193
    5.5.5  选定文本 195
    5.5.6  插入与删除文本 196
    5.5.7  复制与移动文本 197
    5.5.8  查找与替换 197
    5.5.9  撤消与恢复 199
    5.5.10  多窗口编辑技术 199
    5.6  Word 2003的排版技术 200
    5.6.1  Word 2003的页面排版技术 200
    5.6.2  Word 2003的文字排版技术 206
    5.6.3  Word 2003的段落排版技术 208
    5.7  Word 2003的表格编辑技术 215
    5.7.1  表格的创建 215
    5.7.2  表格属性的设置 218
    5.7.3  表格中各种对象的输入及编辑 219
    5.7.4  表格中选定 219
    5.7.5  调整行高、列宽及表格大小 220
    5.7.6  在表格中插入或删除单元格、行、列 221
    5.7.7  合并/拆分单元格 223
    5.7.8  拆分/合并表格 223
    5.7.9  表格中文本的对齐方式 224
    5.7.10  设置表格边框、底纹 224
    5.7.11  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225
    5.7.12  绘制斜线表头 226
    5.7.13  数据排序 227
    5.7.14  数据计算 228
    5.8  Word 2003的图形编辑技术 230
    5.8.1  图片的编辑 230
    5.8.2  自选图形的编辑 232
    5.8.3  艺术字的编辑 233
    5.8.4  文本框的编辑 235
    5.8.5  组织结构图的编辑 236
    5.9  Word 2003打印技术 238
    5.9.1  打印预览 238
    5.9.2  打印文档 238
    第6章  Excel 2003电子表格系统 241
    6.1  Excel 2003的功能和基本概念 241
    6.2  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 242
    6.2.1  Excel 2003的启动 242
    6.2.2  Excel 2003窗口界面的组成 242
    6.2.3  退出Excel 2003 244
    6.3  Excel 2003工作流程 244
    6.4  Excel 2003的文件操作 245
    6.4.1  建立工作簿 245
    6.4.2  保存工作簿 246
    6.4.3  打开工作簿 246
    6.4.4  关闭工作簿 246
    6.5  管理工作簿中的工作表 246
    6.5.1  选定工作表 246
    6.5.2  插入工作表 247
    6.5.3  重命名工作表 247
    6.5.4  移动和复制工作表 248
    6.5.5  删除工作表 248
    6.5.6  拆分工作表 248
    6.5.7  在工作表中选定 249
    6.5.8  在表格插入和删除 251
    6.5.9  在表格中合并单元格 251
    6.5.10  调整单元格的列宽、行高 253
    6.5.11  设置单元格格式 253
    6.5.12  设置条件格式 254
    6.5.13  格式复制与套用 257
    6.5.14  保护工作表和工作簿 257
    6.5.15  冻结工作表窗口 260
    6.6  单元格数据的输入 261
    6.6.1  输入文本 263
    6.6.2  输入数值 263
    6.6.3  输入日期时间 264
    6.6.4  设置数据有效性 265
    6.6.5  使用智能填充输入数据 268
    6.6.6  在单元格中插入符号与批注 269
    6.6.7  移动复制单元格数据 271
    6.6.8  清除单元格 272
    6.7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273
    6.7.1  公式及构建 273
    6.7.2  函数及使用 274
    6.7.3  公式的输入 276
    6.7.4  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 278
    6.7.5  复制公式 279
    6.7.6  关于单元格错误信息 281
    6.8  工作表的数据库操作 282
    6.8.1  建立数据库类型的工作表 282
    6.8.2  编辑记录 283
    6.8.3  记录排序 284
    6.8.4  数据筛选 286
    6.8.5  数据分类汇总 289
    6.9  图表的操作 290
    6.9.1  建立图表 290
    6.9.2  编辑图表 293
    6.10  打印工作表 295
    6.10.1  打印预览 295
    6.10.2  页面设置 296
    第7章  PowerPoint 2003电子演示文稿 298
    7.1  PowerPoint 2003的功能和特点 298
    7.2  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 298
    7.2.1  PowerPoint 2003的启动 298
    7.2.2  PowerPoint 2003窗口界面的组成 299
    7.2.3  退出PowerPoint 2003 300
    7.3  PowerPoint 2003工作流程 300
    7.4  PowerPoint 2003的文件操作 301
    7.5  演示文稿的视图及切换 305
    7.6  演示文稿的页面设置 307
    7.7  在普通视图下编辑演示文稿 307
    7.7.1  幻灯片母版及编辑 307
    7.7.2  幻灯片的插入或删除 309
    7.7.3  设置幻灯片的版式 309
    7.7.4  设置设计模板 310
    7.7.5  设置配色方案 311
    7.7.6  设置背景 312
    7.7.7  文字的输入和编排 312
    7.7.8  图形、图表的插入和编辑 312
    7.7.9  添加声音和影片 312
    7.7.10  插入动作按钮 313
    7.7.11  插入超链接 314
    7.7.12  设置幻灯片切换 315
    7.7.13  设置动画 317
    7.7.14  旁白的录制 318
    7.7.15  自定义放映 320
    7.8  在浏览视图下编辑演示文稿 320
    7.8.1  选定幻灯片 321
    7.8.2  复制移动幻灯片 321
    7.8.3  删除幻灯片 321
    7.9  演示文稿的播放 321
    7.10  演示文稿的打印 321
    7.11  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解包 322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