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主编 胡金频 曾陈萍 陈梅琴 【I S B N 】978-7-5226-1656-8 【责任编辑】张玉玲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23-08-0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312 【千字数】496 【印 张】19.5 【定 价】56 【丛 书】普通高等教育通识类课程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备内容。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教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原则,变革和创新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把课程思政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同时结合专业特征,使教材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针对性。

    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微课的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新发展。

    ★ 内容新颖—— 紧跟社会对师范生的需求并以科技发展为导向,注重师范认证背景下对教师师范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培育师范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 理实一体——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依托案例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师范生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帮助师范生快速、全面地获得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有效措施。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必须跟踪最新的学术成果,把握前沿信息,及时更新教材,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的提高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研究,重视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剖析网络时代的教学本质,推进信息技术、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发展,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对民族地区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西昌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程组在2010年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截至2016年12月,出版发行3万余册。2022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第三批高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组本着“新理念、新技术、新形态”的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将新理论、新技术、实践内容微课化融入教材中,力求视角新颖、内容详实、体系独特、方法灵活、实用性强。

    本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原则,注重师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把课程思政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同时结合专业特征,使教材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针对性。全书分为9章,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微课的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新发展。

    (1)教材内容新颖,紧跟社会对师范生的需求并以科技发展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依托案例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师范生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瞄准世界教育信息科技前沿,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和相关的知识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

    (2)教材内容立足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同时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聚焦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问题,密切结合教育热点问题,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提升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能力,同时关注师范生教育技术系统观的培养。

    (3)注重师范认证背景下对教师师范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培育师范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材充分考虑了师范生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特点,选择了一些具有普适性、易获取和易操作的软件,为师范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容易熟悉相应的教学环境打下基础,同时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教材由胡金频、曾陈萍、陈梅琴担任主编,吴军、张丹、高冬梅担任副主编。胡金频、曾陈萍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及统稿、定稿、审阅工作。各章编写分工如下:胡金频负责编写第1章、第2章、第4章;曾陈萍负责编写第8章;陈梅琴负责编写第3章和第7章;张丹负责编写第5章;高冬梅负责编写第6章;吴军负责编写第9章。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昌学院教务处、信息技术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在此书出版之际,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文献等资源,在此向相关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而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又在快速发展和不断的更新迭代,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4月

    前言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1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演变 2
    1.1.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4
    1.1.3 相关概念 6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8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8
    1.2.2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0
    1.3 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 13
    1.3.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3
    1.3.2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14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6
    1.4.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6
    1.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7
    1.4.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
    及策略 18
    1.4.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19
    1.4.6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 22
    1.5.1 信息时代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22
    1.5.2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教师职业素养
    的新要求 23
    1.5.3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关系 25
    1.5.4 信息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
    能力 26
    思考与练习题 31
    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32
    2.1 学习理论 33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3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8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3
    2.1.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6
    2.1.5 多元智能理论 47
    2.2 视听觉理论 49
    2.2.1 初期的视觉教学论 49
    2.2.2 经验之塔 50
    2.3 传播理论 51
    2.3.1 传播过程 52
    2.3.2 传播模式 52
    2.3.3 教育传播 55
    2.4 系统科学理论 57
    2.4.1 控制论 57
    2.4.2 信息论 58
    2.4.3 系统论 58
    2.4.4 新三论 59
    2.4.5 系统方法的教育应用 59
    思考与练习题 63
    第3章 现代化教学环境 64
    3.1 信息化教学环境 65
    3.1.1 信息化教学环境及其特点 65
    3.1.2 多媒体教室 66
    3.1.3 网络教室 66
    3.1.4 微格教学系统 69
    3.1.5 智慧教室 71
    3.2 在线学习平台与网络课程 74
    3.2.1 在线学习平台 74
    3.2.2 网络课程及其开发 77
    3.3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及其应用 78
    3.3.1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的概念与特征 78
    3.3.2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习 80
    思考与练习题 82
    第4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应用 83
    4.1 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84
    4.1.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84
    4.1.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84
    4.1.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84
    4.2 网络数字资源检索 85
    4.2.1 基于网络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 85
    4.2.2 基于移动互联的信息检索 89
    4.2.3 专用资源数据库资源 90
    4.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编辑与处理 92
    4.3.1 文字资源的编辑与处理 92
    4.3.2 图片资源的编辑与处理 96
    4.2.3 音频资源的编辑与处理 104
    4.2.4 视频资源的编辑与处理 108
    4.4 数字化资源的管理 115
    4.4.1 教学资源的管理原则 115
    4.4.2 本地教学资源的保存 116
    4.4.3 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 117
    思考与练习题 117
    第5章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118
    5.1 多媒体课件概述 119
    5.1.1 多媒体课件简介 119
    5.1.2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120
    5.1.3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 123
    5.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23
    5.2.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123
    5.2.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124
    5.2.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素 125
    5.2.4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流程 125
    5.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130
    5.3.1 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 130
    5.3.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132
    5.3.3 PPT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 141
    5.4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143
    5.4.1 多媒体课件评价的基本方法 143
    5.4.2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量表 143
    5.5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项目 145
    5.5.1 “寻访凉山革命遗址”课件制作
    案例 145
    5.5.2 小学语文“火把节”课件制作
    案例 157
    思考与练习题 175
    第6章 微课的制作 176
    6.1 什么是微课 177
    6.1.1 国内外微课的发展及现状 177
    6.1.2 微课的定义 178
    6.1.3 微课的特点 178
    6.1.4 微课的分类 179
    6.1.5 微课的作用与意义 180
    6.2 微课录制前的准备 181
    6.2.1 微课的构成元素 181
    6.2.2 微课录制前的准备 183
    6.3 微课的制作流程 185
    6.3.1 确定选题 185
    6.3.2 教学设计 185
    6.3.3 制作课件与撰写脚本 186
    6.4 微课的录制 187
    6.4.1 实景拍摄法 188
    6.4.2 录屏软件 188
    6.4.3 软件合成微课 190
    6.5 微课的后期制作 194
    6.5.1 微课后期制作注意事项 194
    6.5.2 微课的后期编辑 194
    6.6 微课的技术要求 198
    思考与练习题 200
    第7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201
    7.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202
    7.1.1 定义与特征 202
    7.1.2 信息化教学设计层次 202
    7.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203
    7.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203
    7.2.2 信息化教学目标的阐明 205
    7.2.3 教学策略的制定 208
    7.2.4 教学方案的编写 211
    7.2.5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213
    7.3 教学设计案例 214
    7.3.1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
    设计案例 214
    7.3.2 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案例 217
    7.4 信息化教学评价 219
    7.4.1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概述 219
    7.4.2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223
    7.4.3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229
    7.4.4 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231
    思考与练习题 234
    第8章 信息化教学工具 235
    8.1 信息化教学工具概述 236
    8.1.1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概念 236
    8.1.2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分类 236
    8.1.3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特点 236
    8.2 学科教学工具的应用 236
    8.2.1 电子白板 236
    8.2.2 几何画板 240
    8.2.3 PhET虚拟实验工具 247
    8.3 知识可视化工具 248
    8.3.1 概念图 248
    8.3.2 思维导图 251
    8.3.3 思维地图 257
    8.4 在线授课工具 260
    8.4.1 QQ群课堂 260
    8.4.2 腾讯会议 262
    8.4.3 钉钉 264
    8.5 上课辅助教学软件 265
    8.5.1 雨课堂 265
    8.5.2 超星泛雅—学习通 267
    8.5.3 优幕 271
    思考与练习题 274
    第9章 教育技术新发展 275
    9.1 新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 276
    9.1.1 互联网+教育 276
    9.1.2 核心素养 278
    9.1.3 计算思维 280
    9.1.4 泛在学习 282
    9.1.5 智慧教育 284
    9.2 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 285
    9.2.1 混合式教学 285
    9.2.2 STEAM跨学科教学模式 288
    9.3 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91
    9.3.1 移动学习 291
    9.3.2 Web2.0技术 292
    9.3.3 人工智能 293
    9.3.4 大数据 295
    9.3.5 5G与物联网 296
    思考与练习题 299
    参考文献 300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