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主编 雷励华 沈丹丹 【I S B N 】978-7-5170-6673-6 【责任编辑】张玉玲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18-08-05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76 【千字数】409 【印 张】17.25 【定 价】35 【丛 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它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此背景下,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培养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为载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切实提高新时代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本书从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实际需求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媒体素养、教学媒体与信息化学科工具、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模式、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等。为了易于学习,本书以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主线,章节编排合理,知识讲解系统。

    本书内容新颖、实践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参考书。

    本书配有免费电子教案,读者可以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网站以及万水书苑下载,网址为:http://www.waterpub.com.cn/softdown/或http://www.wsbookshow.com。

    新颖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新技术与新手段层出不穷。本书根据这个特点以新颖性为标准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删除了部分不实用或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内容,吸取了大量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实践性——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要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本书在编写上着重突出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每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都是从师范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视角出发,不仅让师范生达到“知道是什么”的层面,更要达到“知道如何做”的层面;第二,本书在第八章至第十章着重讲解教师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以引导师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再好的教育改革政策,都必须要通过教师的执行才能够实现其预设的目标;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必须要经过教师的有效使用,才能够体现出其应用的价值。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这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胜任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与所掌握的技能,对其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为此,当前很多设有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从师范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旨在向师范生传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养师范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能设计有效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实施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师。而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培训提供一本实用的教材,为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贡献一点力量。

    本书为适应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需要,力求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体现以下两个特征:

    (1)新颖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新技术与新手段层出不穷。本书根据这个特点以新颖性为标准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删除了部分不实用或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内容,吸取了大量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如删除了传统教材中“幻灯片”“胶片”与“投影仪”等内容,新增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MOOC)”“TPACK知识框架”“移动学习”等内容。

    (2)实践性。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要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书在编写上着重突出其实践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每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都是从师范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视角出发,不仅让师范生达到“知道是什么”的层面,更要达到“知道如何做”的层面;第二,本书在第八章至第十章着重讲解教师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以引导师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介绍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视听与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第三章介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要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TPACK知识框架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四章介绍教学媒体、教师媒体素养与信息化教学工具,其中教学媒体部分包括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与交互媒体;第五章介绍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具体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第六章介绍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具体包括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第七章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标、核心领域、具体方式、层次与基本原则;第八章介绍信息化促进教育模式变革,具体介绍信息化教育、网络教育和慕课;第九章介绍信息化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具体介绍了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十章介绍信息化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具体介绍了网络学习、混合学习与移动学习。

    本书编者都是长期从事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雷励华、沈丹丹任主编,高燕、姚湛春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雷励华编写第三章、第七章至第十章,沈丹丹编写第二章和第四章,高燕编写第六章,姚湛春编写第一章和第五章,雷励华负责统稿和审定工作。汪莹老师参与了本书的规划,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意见。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岭南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相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些研究成果没有注明出处,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致谢!许多领导、专家、同行也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谢意!另外,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涵盖广泛,发展速度很快,本书的内容虽然经过了多次讨论与修改,但由于编者能力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教师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5月

    前言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1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9
    第三节 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13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17
    第一节 学习理论 17
    第二节 教学理论 25
    第三节 视听与传播理论 32
    第四节 系统科学理论 36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41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41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素质
    结构的要求 45
    第三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48
    第四节 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52
    第五节 教师TPACK知识框架 58
    第六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9
    第四章 教学媒体、教师媒体素养和信息化
    教学工具 63
    第一节 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63
    第二节 听觉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71
    第三节 视觉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77
    第四节 视听觉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95
    第五节 交互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103
    第六节 其他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105
    第七节 教师媒体素养 107
    第八节 信息化教学工具 111
    第五章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118
    第一节 数字化学习资源概述 118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119
    第三节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28
    第四节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36
    第六章 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 145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145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149
    第三节 三种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155
    第四节 微课教学设计 160
    第五节 教学系统评价 174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82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82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84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领域 184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185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187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88
    第八章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模式变革 190
    第一节 教育模式概述 190
    第二节 信息化教育 191
    第三节 网络教育 195
    第四节 慕课(MOOC) 200
    第九章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模式变革 210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210
    第二节 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模式 215
    第三节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223
    第四节 基于项目的课堂教学模式 234
    第五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40
    第十章 教育信息化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246
    第一节 学习方式概述 246
    第二节 网络学习 249
    第三节 混合学习 256
    第四节 移动学习 260
    参考文献 267
最新评论共有 9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