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平面构成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李燕 【I S B N 】978-7-5084-6694-1 【责任编辑】陈艳蕊 【适用读者群】高职高专 【出版时间】2009-08-0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16 【千字数】287 【印 张】13.5 【定 价】48 【丛 书】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质教育规划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平面构成》是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质教育规划教材之一。本着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编写原则,编者就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构成形式、思维方式和构成方法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论述。除此以外,本书使用了大量富有代表性的商业图片以扩充信息量,其中不乏有经典、前卫、另类的二维作品,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并增加其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范例作品做详尽的点评赏析,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打好基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

    本书编写科学、系统、全面,适合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院校师生使用,是艺术系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实用教材。

    本书随书附赠光盘,其中包括本书所有的素材和图片供读者参考。

    《平面构成》是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质教育规划教材。平面构成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构成理论从二维的、三维的、色彩的、视觉的、心理的不同角度为艺术设计提供理论上的研究和支持,从视觉元素自身的结构和组织上寻求各种可能的设计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整个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全方位的设计思维方式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本书本着教材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就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构成形式、思维方式和构成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在设计基础教学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此书还加强了平面构成理论和平面设计的有机联系,通过构成的理性思维和构成理论对图形、构图关系和设计的实际分析以及构成理论的拓展和延伸,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强调平面构成理论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强化平面构成对于平面设计的基础作用。

    本书的编者注重学以致用,将设计经验融入到教学当中。 此书是编者把握新的设计思想与教学理念,吸收当代艺术设计成果,根据自己的教案系统整理而成。在书中,编者使用了大量富有代表性的商业图片扩充信息量,其中不乏有经典、前卫、另类的二维作品,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并增加其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范例做详尽的点评赏析,并给学生相应的课题,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打好基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

    下面是编者的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造型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该领域内各专业提供技法支持。平面构成的最终目标是设计应用,这是包豪斯时代便已确立的教学原则。早在1919年,创建包豪斯基础课的著名教师伊顿就提出:基础课程应解决三大任务:一是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智;二是发展对材料物质性能的理解,培养从业能力;三是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构成的原则,从而培养“具有杰出综合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时隔近一个世纪,包豪斯的这些设计教学思想仍有其现实而合理的意义。近百年来,作为造型设计基础的构成体系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优秀成果也作为成功的范例有效地应用于设计基础教学之中。在设计前沿的引导与反馈下,构成课程在不断地完善。今后的平面构成教学与设计会以互动的方式不断发展,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与实际联系得更为紧密。无论发展到哪一阶段,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的地位是肯定的。因此,平面构成知识结构的设置必须适应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1. 关于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一直以来各类大学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都将平面构成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一般放在一年级,采取集中教学的形式,大多安排80~120学时。也有的院校安排的更多,达140学时。本书课程如果按各章节内容全部讲授,大概需要120~140学时。各个章节课后的练习思考题是必作的。根据各高校授课的安排,可作相应的调整。比如,如果开80课时,可讲的内容有:平面构成的概论、基本形与骨格、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特异、肌理,与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等,而难度较大的空间、想象等课题可以不必讲授或略作讲授,“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作为辅助的内容。作业也可适当减少,难度大的练习思考题可以选作或者不作。如果学时充裕,建议将本书的内容按部就班全部讲完,重点、难点放在对空间、想象、对比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研究上,使学生在了解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同时,能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由于课时安排的不同,对于课程的设置也可以略作调整。如果能结合具体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就更为科学了。

    对于装璜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专业(也有的学校设置为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专业),还有绘画专业(如版画专业、油画专业等)来说,课时的安排一般比较多。相对地,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可尽量丰富和全面,可以加大空间构成、图形想象、错视构成的内容含量,增加综合多种构成形式的命题创作,充分地给学生展示成功运用平面构成做设计的范例,并做准确而客观的评析,有针对性地着重培养学生对多种构成形式的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平面造型艺术的基本语言,从而使他们对于平面构成这一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于今后的设计和创作中。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构成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设计构思,是我们平面构成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众所周知,很少有哪一个优秀的作品只单单运用一个构成形式。前面各个章节的练习思考题是为了让学生对每一个构成形式有所了解,学会运用,但最终的目的是熟练掌握,综合运用。

    而对于陶瓷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来说,平面构成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所选择,可挑选那些与专业结合密切的构成形式,缩减空间构成和图形想象的内容,适当增加肌理、特异等构成形式的内容。在练习思考题中,也应做适当调整,有所侧重。

    对于中专艺术类的学生,建议删减一部分难度较大、较难理解的内容(如空间、想象、错视等),或者只作蜻蜓点水似地讲授,降低作业的难度,使学生对那些内容有一个认识即可,同时也给学生升入大学后的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

    2. 关于作业练习和参考题

    近年来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无论课程设置还是课时安排,包括课后作业和参考题,都越来越重视与实用性的结合,与不同的专业特性结合。比如摄影专业的平面构成课程,有些章节的内容可从摄影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摄影中的应用。有些作业比如点、线、面的构成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摄影的语言来表现。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平面构成与摄影的关系,又在作业的过程中熟悉了摄影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又如对于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可以在课堂基础知识的授课之后进行构思,画草图。而完稿则可结合其专业特性,鼓励和组织学生用电脑来制作完成。用手绘制的作品不可替代,因为手绘作品既能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又能使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熟练使用各种绘制工具。时代在发展,设计市场需要奇思妙想与电脑技术完美结合的设计人才,甚至很多绘画专业也开始重视电脑制作,增设了很多相关课程。这就需要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教师把握时代的脉搏,认识和掌握新的知识技能。

    当前,艺术设计理论和教学不断发展,有大量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丛书出版。本书与市场上同类书籍相比,其特点在于更系统、更成熟,更适合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院校使用,是艺术系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实用教材。

    《平面构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艺术界资深学者的研究论著,采用了业内大师与院校师生的作品。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MSN是:babala4080@sina.com,请全国各艺术院校的老师与同学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2009年8月

    第1章 概论 1
    1.1 平面构成的概念 2
    1.2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2
    1.3 平面构成的发展趋势 7
    1.4 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8
    1.4.1 材料 8
    1.4.2 工具 8
    练习思考 10
    第2章 形态的理论基础 11
    2.1 形 12
    2.2 形状 12
    2.3 形象 13
    2.3.1 形象的类别 13
    2.3.2 形象的构成元素 15
    2.4 形态 17
    2.5 空间 18
    2.5.1 “图”与“地” 18
    2.5.2 共用形 19
    习作点评 22
    练习思考 26
    第3章 点线面 27
    3.1 点 28
    3.1.1 点的概念: 28
    3.1.2 点的形状、性格和作用 28
    3.1.3 点的构成方式 30
    3.1.4 点的错视 32
    3.2 线 32
    3.2.1 线的概念 32
    3.2.2 线的形态、性格和作用 33
    3.2.3 线的构成方式 35
    3.2.4 线的错视 36
    3.3 面 37
    3.3.1 面的概念 37
    3.3.2 面的形状、作用和性格 38
    3.3.3 面的种类 38
    3.3.4 面的构成方式 39
    3.3.5 面的错视 39
    3.3.6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39
    习作点评 45
    练习思考 50
    第4章 基本形与骨格 51
    4.1 基本形 52
    4.1.1 基本形的概念 52
    4.1.2 基本形的分类 53
    4.1.3 基本形的产生 54
    4.1.4 基本形的关系 54
    4.1.5 基本形的组合 55
    4.2 骨格 57
    4.2.1 骨格的概念 57
    4.2.2 骨格的分类 58
    4.3 有作用性骨格与无作用性骨格的区别 63
    练习思考 64
    第5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65
    5.1 重复 66
    5.1.1 重复的概念 66
    5.1.2 重复基本形 66
    5.1.3 重复骨格 67
    5.1.4 重复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67
    5.1.5 重复的方法 68
    5.1.6 群化 69
    5.2 近似 70
    5.2.1 近似的概念 70
    5.2.2 近似基本形 71
    5.2.3 近似骨格 74
    5.2.4 基本形与近似骨格的关系 75
    5.3 渐变 75
    5.3.1 渐变的概念 75
    5.3.2 渐变基本形 76
    5.3.3 渐变骨格 79
    5.3.4 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81
    5.4 发射 82
    5.4.1 发射的概念 83
    5.4.2 发射骨格的构成因素 84
    5.4.3 发射骨格的种类 84
    5.4.4 发射骨格与基本形的关系 86
    5.5 特异 87
    5.5.1 特异的概念 87
    5.5.2 特异基本形 88
    5.5.3 特异骨格 89
    5.6 对比 91
    5.6.1 对比的概念 91
    5.6.2 对比基本形的协调 92
    5.6.3 排列对比 92
    5.7 密集 95
    5.7.1 密集的概念 95
    5.7.2 密集的基本形 95
    5.7.3 密集的编排方式 96
    5.8 肌理 97
    5.8.1 肌理的概念 98
    5.8.2 肌理的分类 98
    5.8.3 肌理的表现方法 98
    5.8.4 肌理的情感特征 101
    5.8.5 肌理和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 102
    习作点评 103
    练习思考 111
    第6章 错视、空间与想象 113
    6.1 错视 114
    6.1.1 错视的产生 114
    6.1.2 错视的分类 114
    6.2 空间 118
    6.2.1 空间的概念 118
    6.2.2 空间的形成 118
    6.2.3 空间的分类 119
    6.3 想象构成 124
    6.3.1 想象图形 125
    6.3.2 想象图形的构成 129
    习作点评 134
    练习思考 138
    第7章 平面构成形式美的法则 139
    7.1 变化与统一 140
    7.1.1 同质要素的统一 141
    7.1.2 类似要素的统一 141
    7.1.3 异质要素的统一 141
    7.2 对称与均衡 143
    7.2.1 对称 145
    7.2.2 均衡 147
    7.3 对比与调和 148
    7.3.1 对比 148
    7.3.2 调和 150
    7.3.3 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51
    7.4 节奏与韵律 152
    7.4.1 节奏 153
    7.4.2 韵律 153
    7.4.3 节奏与韵律的关系 156
    7.5 比例与分割 156
    7.5.1 比例 156
    7.5.2 分割 160
    习作点评 162
    练习思考 166
    第8章 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
    应用 167
    8.1 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 168
    8.2 平面构成与展示设计 177
    8.3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 179
    8.4 平面构成与环境艺术设计 184
    习作点评 186
    练习思考 190
    附录 作品赏析 191
    后记 202
    个人简介 202
    参考文献 203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