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路由技术(微课版)

-
【作 者】喻林 卞孝丽
【I S B N 】978-7-5226-3539-2
【责任编辑】鞠向超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25-08-2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48
【千字数】387
【印 张】15.5
【定 价】¥48
【丛 书】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工程课程群教材
【备注信息】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书从相关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出发,以实际应用为核心,以项目实践为依托,遵循项目式教学法,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网络组建、设计、配置、管理、故障排除和安全维护。
本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任务融合,结合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的从业要求,精心规划了10个项目,其中包含网络基础认知、使用路由实现跨网络联通、基于VLAN的网络组建、基于STP的设备环路防止的设计、基于冗余技术的规划设计、基于RIP的网络设计、基于OSPF的网络设计、中小型网络出口设计、构建无线局域网、构建IPv6网络。
本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工匠精神传承、职业素养提升及工程实践经验,致力于推进全面育人的教育模式。
本书适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的学习与参考资料。
校企双元开发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讨编写,强化专业根基。
理论研习与项目实施螺旋式双线并进,修炼职业素养。
企业项目案例
精选十大企业级项目,全覆盖企业典型岗位操作规程。
项目驱动淬炼工匠身手,价值引领铸华夏魂、强爱国心。
双师微课资源
学校教师系统讲解核心原理,路由交换构筑网络基石。
企业工程师全流程操作演示,还原典型工程实践情景。
AI 技术赋能
智能化方法助学网络技术,数字化驱动提升认知效能。
行业案例与 AI 数据集协同构建,动态革新学习范式。
课程思政融合
技术学习与职业精神并重,塑造匠心促德才兼备成长。
网络运维安全意识贯穿始终,德技兼修强化责任担当。
随着互联网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基础建设。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更要具备项目管理和应用的综合能力。然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技术知识的传授,缺乏对真实应用场景的引导,导致学习者在实践中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许多仅掌握理论知识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面临业务承接难题,难以满足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
本书遵循“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的理念,将项目场景转化到教学中,将技术知识融入项目,整体规划了10个项目,其中包含网络基础认知、使用路由实现跨网络联通、基于VLAN的网络组建、基于STP的设备环路防止的设计、基于冗余技术的规划设计、基于RIP的网络设计、基于OSPF的网络设计、中小型网络出口设计、构建无线局域网、构建IPv6网络。本书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技术应用场景的认知,还能提供全面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运维水平。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落实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教材研发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网络系统管理大赛指导经验的院校教师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项目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组成。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共同调研、商讨、编写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掌握符合当前行业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深度融合为教材的内容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一线应用实例,进一步缩短课堂与职场的距离。
二、引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书融入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书中内容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增进对国家使命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能获得技术能力的提升,更能在思想层面得到成长,为今后走向社会积蓄力量。
三、引入项目案例,打造渐进式的学习流程
在教学设计上,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讲解和丰富的实训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到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每个项目都精心设计了实践模块,力求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他们将来踏入职业岗位做好了充分的技能储备。本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渐进式的项目学习过程。整体项目设计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识框架,更保证了知识点之间的流畅衔接,具有高耦合性。
本书参考学时为72学时,各项目的参考学时见下表。
项目 课程内容 参考学时/学时
项目1 网络基础认知 6
项目2 使用路由实现跨网络联通 8
项目3 基于VLAN的网络组建 8
项目4 基于STP的设备环路防止的设计 6
项目5 基于冗余技术的规划设计 8
项目6 基于RIP的网络设计 6
项目7 基于OSPF的网络设计 8
项目8 中小型网络出口设计 8
项目9 构建无线局域网 6
项目10 构建IPv6网络 6
考试 课程考评 2
学时总计/学时 72
本书由喻林、卞孝丽任主编,李娜、曾鑫任副主编,喻林、窦晨负责教材总体设计及统稿。项目1由曾鑫编写,项目2、项目10由喻林编写,项目3由郭菁慧编写,项目4、项目6由李娜编写,项目5由高华编写,项目7、项目8由卞孝丽编写,项目9由李雅迪编写。在此感谢技术工程师王盈盈及福建中锐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窦晨、李重瑞、张小龙、林玮璐等多位专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付出。在本书编写工作中,得到了出版社多位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外,张晓丹、石杰等也参与了微课视频录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以期在今后的修订中不断改进。主编邮箱:1925172096@qq.com。
项目描述 1
项目目标 1
任务1.1 认识网络的基础概念 2
1.1.1 网络的组成与发展 2
1.1.2 网络的拓扑结构 5
1.1.3 因特网的组成 6
1.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7
1.1.5 标准化组织与网络体系结构 8
【练习与思考】 10
任务1.2 局域网通信 11
1.2.1 以太网的发展 11
1.2.2 以太网的意义 13
1.2.3 以太网通信 13
【练习与思考】 16
任务1.3 IP 16
1.3.1 IP报文 17
1.3.2 IP地址 17
1.3.3 IP地址划分 18
1.3.4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19
1.3.5 ARP 20
拓展阅读 22
【练习与思考】 23
任务1.4 网络模拟器的使用 24
1.4.1 网络模拟器 24
1.4.2 EVE-NG的安装 26
1.4.3 模拟器的使用 28
1.4.4 网络规划 34
1.4.5 网络拓扑 34
1.4.6 基础配置 35
1.4.7 任务验证 36
1.4.8 排错自检 36
【练习与思考】 36
项目2 使用路由实现跨网络联通 37
项目描述 37
项目目标 37
任务2.1 认识路由协议 38
2.1.1 路由器与路由 38
2.1.2 路由表 40
2.1.3 路由的衡量 40
2.1.4 路由转发流程 41
2.1.5 查看路由 43
【练习与思考】 43
任务2.2 静态路由 44
2.2.1 静态路由概述 44
2.2.2 默认路由 44
2.2.3 静态路由的负载分担与备份 45
2.2.4 配置静态路由 46
拓展阅读 47
【练习与思考】 48
任务2.3 使用静态路由实现网络联通 49
2.3.1 网络规划 49
2.3.2 网络拓扑 51
2.3.3 基础配置 52
2.3.4 任务验证 54
2.3.5 排错自检 55
【练习与思考】 55
项目3 基于VLAN的网络组建 56
项目描述 56
项目目标 56
任务3.1 认识VLAN 57
3.1.1 VLAN简介 57
3.1.2 VLAN的工作原理 59
3.1.3 VLAN的基础配置 62
拓展阅读 64
【练习与思考】 64
任务3.2 VLAN间互通 65
3.2.1 传统VLAN间路由 65
3.2.2 单臂路由 66
3.2.3 单臂路由的配置 67
3.2.4 三层交换 68
【练习与思考】 68
任务3.3 使用三层交换完成VLAN间互通 69
3.3.1 网络规划 69
3.3.2 网络拓扑 70
3.3.3 基础配置 71
3.3.4 任务验证 72
3.3.5 排错自检 73
【练习与思考】 73
项目4 基于STP的设备环路防止的设计 74
项目描述 74
项目目标 74
任务4.1 认识STP 75
4.1.1 STP简介 75
4.1.2 STP的工作原理 77
4.1.3 STP的基础配置 85
拓展阅读 86
【练习与思考】 87
任务4.2 使用STP预防环路 88
4.2.1 网络规划 88
4.2.2 网络拓扑 90
4.2.3 基础配置 90
4.2.4 任务验证 91
4.2.5 排错自检 94
【练习与思考】 94
项目5 基于冗余技术的规划设计 95
项目描述 95
项目目标 95
任务5.1 认识链路聚合技术 96
5.1.1 链路聚合简介 96
5.1.2 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 97
5.1.3 链路聚合的基础配置 100
【练习与思考】 102
任务5.2 认识VRRP技术 103
5.2.1 VRRP简介 103
5.2.2 VRRP的工作原理 104
5.2.3 VRRP的基础配置 106
拓展阅读 108
【练习与思考】 109
任务5.3 使用冗余技术提高网络可靠性 110
5.3.1 网络规划 110
5.3.2 网络拓扑 112
5.3.3 基础配置 112
5.3.4 任务验证 115
5.3.5 排错自检 118
【练习与思考】 118
项目6 基于RIP的网络设计 119
项目描述 119
项目目标 119
任务6.1 RIP概述 120
6.1.1 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背景 120
6.1.2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与RIP概述 122
6.1.3 RIP的工作原理 123
6.1.4 RIP的主要版本 125
6.1.5 RIP的防环机制 127
6.1.6 RIP的基础配置 132
拓展阅读 133
【练习与思考】 134
任务6.2 RIP基本配置 134
6.2.1 网络规划 134
6.2.2 网络拓扑 136
6.2.3 基础配置 136
6.2.4 任务验证 138
6.2.5 排错自检 139
【练习与思考】 139
项目7 基于OSPF的网络设计 140
项目描述 140
项目目标 140
任务7.1 OSPF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141
7.1.1 OSPF产生的背景 141
7.1.2 OSPF概述 143
7.1.3 OSPF的工作原理 144
7.1.4 OSPF的特色机制 151
7.1.5 OSPF的基础配置 154
拓展阅读 155
【练习与思考】 156
任务7.2 基于OSPF的单区域网络设计 157
7.2.1 网络规划 157
7.2.2 网络拓扑 159
7.2.3 基础配置 160
7.2.4 任务验证 162
7.2.5 排错自检 163
【练习与思考】 163
项目8 中小型网络出口设计 164
项目描述 164
项目目标 165
任务8.1 ACL的应用 165
8.1.1 ACL简介 165
8.1.2 ACL的工作原理 166
8.1.3 ACL的应用场景 168
8.1.4 ACL的基础配置 171
【练习与思考】 172
任务8.2 NAT技术的应用 173
8.2.1 NAT简介 173
8.2.2 NAT的分类 174
8.2.3 NAT的基本配置 176
拓展阅读 177
【练习与思考】 178
任务8.3 综合网络出口设计 179
8.3.1 网络规划 179
8.3.2 网络拓扑 181
8.3.3 基础配置 182
8.3.4 任务验证 184
8.3.5 排错自检 185
【练习与思考】 185
项目9 构建无线局域网 186
项目描述 186
项目目标 186
任务9.1 无线网络特点及应用场景 186
9.1.1 广义的无线网络 187
9.1.2 WLAN的概述及相关组织 188
9.1.3 WLAN的特点 188
9.1.4 WLAN的应用场景 189
【练习与思考】 190
任务9.2 射频技术及协议标准 190
9.2.1 射频技术概述 191
9.2.2 WLAN工作频段及信道 191
9.2.3 IEEE 802.11协议标准 192
拓展阅读 193
【练习与思考】 194
任务9.3 胖AP与瘦AP 195
9.3.1 AP概述 195
9.3.2 胖AP应用场景 196
9.3.3 无线控制器AC与瘦AP的
应用场景 196
9.3.4 AP胖模式的常见配置命令 197
9.3.5 AC与瘦AP的常见配置命令 199
【练习与思考】 201
任务9.4 胖AP的配置 202
9.4.1 网络规划 202
9.4.2 网络拓扑 203
9.4.3 基础配置 203
9.4.4 任务验证 205
9.4.5 排错自检 207
【练习与思考】 207
任务9.5 实现基础AC与AP瘦模式的无线
网络设计部署 207
9.5.1 网络规划 208
9.5.2 网络拓扑 209
9.5.3 基础配置 210
9.5.4 任务验证 212
9.5.5 排错自检 214
【练习与思考】 214
项目10 构建IPv6网络 215
项目描述 215
项目目标 215
任务10.1 IPv6协议简介 216
10.1.1 IPv6简介 216
10.1.2 IPv6地址 217
10.1.3 IPv6报文 220
10.1.4 IPv6的基础配置 222
拓展阅读 223
【练习与思考】 226
任务10.2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 227
10.2.1 ICMPv6概述 227
10.2.2 ICMPv6报文 227
10.2.3 无状态自动配置原理 230
10.2.4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命令 230
【练习与思考】 231
任务10.3 IPv6静态路由 231
10.3.1 IPv6路由简介 231
10.3.2 IPv6静态路由简介 231
10.3.3 IPv6静态路由配置 232
【练习与思考】 232
任务10.4 实现IPv6设计部署 233
10.4.1 网络规划 233
10.4.2 网络拓扑 234
10.4.3 基础配置 235
10.4.4 任务验证 237
10.4.5 排错自检 238
【练习与思考】 238
参考文献 239
- 新一代网络技术与应用 [路立勋 周宝]
- Python程序设计 [李宇]
-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 [田亚平 李爱姣]
- 用英语讲中国金句(微课版) [白阳明 编著]
-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践教程(第八版) [主编 罗奕 钱前]
- 线性代数(第三版) [主编 江志超]
-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八版) [主编 罗 奕 胡绿慧]
- 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 [主编 崔岩]
- 长江经济带上游白酒文化旅游数字化融合创新研究 [李杰 著]
-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第五版) [主编 张小雨 吴瀚霖]
- 体育与健康 [主编 刘传栋 ]
- 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基于树莓派) [主编 陈少锋 冯健明 郭晓花]
- 大学生劳动教育 [蹇兴超 陈秀泉]
-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工程示范 [刘秉涛 李发站 陈伟胜 著]
- 网络管理员5天修炼 (适配第6版考纲) [朱小平 施游 编著]
- 全球科技新知精选:看前沿科技学英文 [王琼 曹阳 编译]
- 信息技术基础(WPS Office) [阳晓霞 周永福 钟建坤 刘婧莉]
- 基于人文教育的大学英语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段筱箫 著]
- 软件设计师真题及模考卷精析(适用机考) [主编 薛大龙 邹月平]
- Windows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程(微课版) [杨云 蒋君 杨琼]
- 软考论文高分特训与范文10篇—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第二版) [薛大龙 刘伟 刘开向]
- 阅读与写作(职业本科版) [陈秀泉 王敦 刘春玉]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32小时通关(第二版) [薛大龙 刘伟]
- 零基础用DeepSeek玩转炒股—轻松解码AI投资 [林开平]
- 工程测量实践教程 [王灼英 熊梅]
- 高等数学 (第三版)(上下册) [主编 郭照庄]
- 零基础学电子系统设计—从电子电路基础到Arduino单片机项目开发 [竺春祥 张珂]
- 基于AI的Web技术项目实战 [主编 李攀 孙晓叶 孙旭光]
- 数字技能基础 [主编 冯迎 陈伟 刘美丽]
- 应用数学(第二版) [主编 刘东海 刘丽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