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大学生劳动教育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蹇兴超 陈秀泉 【I S B N 】978-7-5226-3468-5 【责任编辑】张玉玲 【适用读者群】高职高专 【出版时间】2025-08-20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32 【千字数】292 【印 张】14.5 【定 价】49 【丛 书】高等职业教育通识类课程新形态系列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号召,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而开发的通识教材。

    本书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劳动文化、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培育团队意识、弘扬劳模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维护劳动权益、注意劳动安全、营造劳动环境、AI时代的劳动十一个专题,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突出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和系统性。

    本书创新编写体例,行文力求生动。作为新形态教材,书中提供大量的二维码资源,希望给读者带来“悦读”体验。

    立足传统劳动文化传承,着眼AI 时代劳动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系统阐释,职业素养培育全程贯穿

    劳模案例诠释劳动价值,任务测评促进能力提升

    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

    我国劳动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就发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警示,反映了儒家思想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辩证思考,它跨越时空,成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经典表达。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勤奋、勤劳、勤勉、勤恳,这些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备受推崇。悬梁刺股、带经而锄、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映照出故事主人公的勤奋刻苦、坚韧不拔。这些劳动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激励后人不断奋斗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本教材正是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而编写的一本新形态教材。

    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劳动教育是通识教育,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通识教育应有不同要求。对职业院校而言,学生已历经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一阶段劳动教育不应停留在家务、校园劳动、生活自理等一般技能层面,而应从劳动文化、劳动观念、品质培养、精神塑造等思想认识更高层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为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既要突出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又要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既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类型特点,又要关照人类劳动未来的发展趋势,阐析劳动形态的社会发展,使学生对劳动有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鉴于

    此,本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思想性,注重系统性。本教材从中国传统劳动文化出发,阐析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马克思劳动本质观、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入手,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提升劳动技能、培育创造能力、培育团队意识等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通过弘扬劳模精神、践行工匠精神教育,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必备的优秀劳动品质;通过维护劳动权益、注意劳动安全、营造劳动氛围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此外,本教材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设“AI时代的劳动”专题,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2)突出实践性,彰显职教特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最终都要体现在劳动实践上。本教材突出实践性,彰显职教特色。一是重视案例教学,在每个劳动教育专题中辅以大量的“案例链接”,通过劳动典型案例诠释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二是每个专题都设立“劳动实践”模块,从劳动情境设置入手,以劳动项目驱动,设置“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任务分析”“任务提醒”“知识储备”“任务测评”栏目,形成劳动实践教育闭环,实现老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样”可评可测创新。

    (3)体例新颖,生动活泼。本教材突破了教材严肃有余、缺乏活力的局限,力求通俗易懂,努力以编写体例的创新带动整部教材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教材设置了

    “导读”“知识目标”“素养目标”“专题概要”“开卷有益”“主题讨论”“拓展阅读”

    “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栏目,既清晰体现编写者的思想意图,又使教材纲举目张、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让学生在“悦读”中受到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

    本教材作为一本新形态教材,配有大量的二维码资源,通过扫码阅读案例拓展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劳动精神。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观看,随时学习。

    本教材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由蹇兴超、陈秀泉确定全书框架,陈秀泉对全书进行修改统稿;由张艳、兰海洋对二维码资源、插图进行统筹。前言由蹇兴超执笔,第一专题由刘云云执笔,第二专题由李林执笔,第三专题由李林、李师影执笔,第四专题由张西强执笔,第五专题由韦嘉嘉执笔,第六专题由张艳执笔,第七专题由何红梅执笔,第八专题由陆云卿执笔,第九专题由唐丹萍执笔,第十专题由张聪执笔,第十一专题由石垒础执笔。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和有关部门、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借鉴了不少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5年4月


    前言
    第一专题 中国传统劳动文化 1
    导读 2
    知识目标 2
    素养目标 2
    专题概要 3
    一、中国传统劳动文化的
      历史演变及发展 5
    二、中国传统劳动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7
    三、中国传统劳动文化的当代价值 20
    开卷有益 22
    主题讨论 23
    拓展阅读 23
    劳动实践 23
    第二专题 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7
    导读 28
    知识目标 28
    素养目标 28
    专题概要 29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30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发展
    与影响 35
    三、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37
    四、培养良好的劳动品德 39
    开卷有益 42
    主题讨论 43
    拓展阅读 44
    劳动实践 44
    第三专题 提升劳动技能 49
    导读 50
    知识目标 50
    素养目标 50
    专题概要 51
    一、认识劳动技能 52
    二、劳动技能的发展与演变 55
    三、培养和提升劳动技能 60
    开卷有益 63
    主题讨论 65
    拓展阅读 65
    劳动实践 65
    第四专题 培养创造能力 71
    导读 72
    知识目标 72
    素养目标 72
    专题概要 73
    一、创造能力的历史发展 74
    二、创造能力的精神内涵 77
    三、创造能力的当代特征 77
    四、创造能力与创造性劳动的关系 82
    五、创造能力在劳动中的价值作用 83
    六、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85
    开卷有益 87
    主题讨论 88
    拓展阅读 89
    劳动实践 89
    第五专题 培育团队精神 91
    导读 92
    知识目标 92
    素养目标 92
    专题概要 93
    一、团队精神的历史发展 94
    二、团队精神的内涵 95
    三、培育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96
    四、培育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 97
    开卷有益 100
    主题讨论 100
    拓展阅读 101
    劳动实践 101
    第六专题 弘扬劳模精神 105
    导读 106
    知识目标 106
    素养目标 106
    专题概要 107
    一、劳模精神的历史发展 108
    二、劳模精神的内涵 111
    三、当代劳模精神的体现 112
    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117
    开卷有益 121
    主题讨论 123
    拓展阅读 123
    劳动实践 123
    第七专题 践行工匠精神 127
    导读 128
    知识目标 128
    素养目标 128
    专题概要 129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 130
    二、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 134
    三、传承践行工匠精神 138
    开卷有益 140
    主题讨论 143
    拓展阅读 144
    劳动实践 144
    第八专题 维护劳动权益 147
    导读 148
    知识目标 148
    素养目标 148
    专题概要 149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权益 150
    二、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151
    三、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153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 155
    开卷有益 158
    主题讨论 158
    拓展阅读 158
    劳动实践 158
    第九专题 注意劳动安全 163
    导读 164
    知识目标 164
    素养目标 164
    专题概要 165
    一、树立劳动安全意识 165
    二、了解劳动安全常识 167
    三、做好劳动安全防范 168
    四、掌握救援急救技能 170
    五、掌握火灾疏散逃生技能 173
    六、职业病的防范 174
    开卷有益 176
    主题讨论 176
    拓展阅读 177
    劳动实践 177
    第十专题 营造劳动环境 181
    导读 182
    知识目标 182
    素养目标 182
    专题概要 183
    一、中国保护劳动环境的成就 184
    二、良好劳动环境应具备的条件 188
    三、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190
    开卷有益 193
    主题讨论 195
    拓展阅读 195
    劳动实践 195
    第十一专题 AI时代的劳动 199
    导读 200
    知识目标 200
    素养目标 200
    专题概要 201
    一、AI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201
    二、AI时代劳动的新特点 203
    三、AI时代的劳动现状 206
    四、AI时代劳动者的挑战与机遇 212
    开卷有益 216
    主题讨论 217
    拓展阅读 218
    劳动实践 218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