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体育与健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主编 刘传栋 【I S B N 】978-7-5226-3517-6 【责任编辑】鞠向超 【适用读者群】高职高专 【出版时间】2025-08-20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16 【千字数】276 【印 张】13.5 【定 价】48 【丛 书】高等职业教育通识类课程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针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和教学的需要编写而成的。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作了详尽地描述,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在锻炼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感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从教学实际出发,力图做到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图文并茂。既考虑了教材的深度,又照顾到教材的广度,使之不仅可以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于广大体育工作人员及体育爱好者阅读。

    理念先进: 将“健康第一”和“立德树人”的理念全方位融入教材

    内容实用: 全面讲解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要点

    编排合理: 内容编排科学有序,图文并茂,兼顾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前 言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大学体育课程占据着关键地位。我们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的具体情况,坚持素质教育、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编写了《体育与健康》一书。本书旨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和练习技巧,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体质,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并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习惯。

    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基于多年的公共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将“健康第一”和“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如何让体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基础作用,如何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如何将生命安全、生存教育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这些问题促使各高校从新的高度和视角审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方向,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基本理论,并对一些基础体育技能进行了细致地阐释,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运动技能,并学会处理常见运动伤害。

    本书由刘传栋担任主编,相凯朝、李红梅、王庆伟担任副主编,阙雨欣、郭力恺、李鹏辉、宋浩然、叶合买提、张玲、张锦程、孙宇贺、张庆新、李云芝、韩琪俊、林敏等老师参与编写和整理,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专家、兄弟院校同行、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师生和专家能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未来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编 者

    2025年6月

    前言

    第一章 体育概论 1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体育 1
    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
    二、现代社会中体育的地位与价值 2
    三、现代社会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2
    第二节 体育课程思政 3
    一、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3
    二、体育课程思政的作用和意义 5
    第三节 高等学校体育 6
    一、高等学校体育的目标 6
    二、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 7
    三、高等学校学生体育规格 8
    第二章 健康与体育锻炼 10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10
    一、什么是健康 10
    二、健康的标准 10
    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1
    四、亚健康状态 12
    第二节 运动与健康 13
    一、健康行为的定义与重要性 13
    二、运动对健康的关键作用 13
    三、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实践 13
    第三节 科学体育锻炼 14
    一、运动的分类 15
    二、选择运动项目注意事项 16
    三、运动处方的概念 17
    四、运动处方的内容 17
    五、运动处方的格式 18
    六、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19
    七、运动处方的修改和微调 19
    第三章 体育保健 20
    第一节 常见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20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 20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20
    三、运动损伤发病的潜在因素 21
    四、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21
    五、运动损伤的预防 21
    第二节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与康复 22
    一、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置手段 22
    二、运动损伤的康复 23
    第三节 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23
    一、脊柱畸形 23
    二、肩周炎 23
    三、颈椎病 24
    第四章 田径运动 25
    第一节 田径运动概述 25
    一、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 25
    二、世界田径运动现状 26
    三、田径运动发展趋势 28
    四、田径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8
    五、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 29
    六、学校体育开设的田径课程 31
    第二节 田径运动锻炼的内容和方法 32
    一、短距离跑的锻炼方法 32
    二、中长跑的锻炼方法 34
    三、跳高和跳远等项目的锻炼方法 35
    四、推铅球的锻炼方法 37
    五、田径运动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37
    第五章 球类运动 39
    第一节 篮球运动 39
    一、篮球运动简介 39
    二、篮球的基本技术 39
    三、篮球场地尺寸及比赛规则 57
    四、篮球主要术语 57
    第二节 排球运动 58
    一、排球运动简介 58
    二、入门与基础 58
    三、技术与战术 64
    四、比赛的基本方法 67
    五、规则 68
    第三节 足球运动 69
    一、足球的基本技术 69
    二、足球的攻守战术 79
    三、足球比赛的主要规则 80
    第四节 乒乓球运动 82
    一、乒乓球运动简介 82
    二、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82
    三、乒乓球战术 91
    四、乒乓球比赛规则 92
    第五节 羽毛球运动 92
    一、羽毛球运动简介 92
    二、羽毛球基本技术 93
    三、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00
    四、羽毛球比赛场地与规则 100
    五、羽毛球战术 101
    六、羽毛球礼仪与安全 102
    第六节 棒球运动 102
    一、棒球运动概述 102
    二、棒球的场地与器材 103
    三、棒球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 104
    四、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106
    五、棒球运动的竞赛制度与赛事体系 107
    第六章 武术 108
    第一节 武术基本功 108
    一、手型 108
    二、步型 108
    三、肩部练习 109
    四、腿部练习 110
    第二节 简化太极拳 112
    一、概述 112
    二、动作说明 112
    第三节 跆拳道 127
    一、跆拳道运动 127
    二、跆拳道基本素质训练 128
    三、进攻技术 130
    第七章 健美与体育 137
    第一节 健美操运动 137
    一、健美操概述及分类 137
    二、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功能 138
    三、健美操术语 140
    四、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套路及学练 140
    第二节 体育舞蹈 153
    一、体育舞蹈概述 153
    二、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 153
    三、体育舞蹈的基本技术 155
    第三节 其他形体运动 171
    一、啦啦队健身操 171
    二、瑜伽 179
    第八章 休闲体育 182
    第一节 台球运动 182
    一、台球运动简介 182
    二、台球的一般技术知识 183
    三、台球技术—入位与击球动作 185
    四、台球技术—击球杆法 186
    五、台球技术—球体的运动线路分析 187
    六、台球比赛基本规则 189
    第二节 轮滑运动 190
    一、速度轮滑 190
    二、花样轮滑 193
    第三节 飞镖运动 195
    一、飞镖运动概述 195
    二、飞镖的运动场地与器具 196
    三、飞镖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 197
    四、飞镖运动的竞赛方法 198
    第九章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0
    第一节 标准概述与实施背景 200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 200
    二、标准的核心目标 200
    三、适用对象 200
    第二节 测试项目与评分规则 200
    一、必测指标 200
    二、测试权重与评分方式 201
    三、评分标准 201
    第三节 测试结果的应用与管理 206
    一、成绩评定与毕业要求 206
    二、评优与评奖资格 206
    三、补测与免测规定 206
    第四节 数据管理与信息化支持 206
    一、数据上传与审核 206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 207
    附录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样表 208
    参考文献 209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