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创新教育探索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李雄杰 【I S B N 】978-7-5170-2400-2 【责任编辑】陈洁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14-10-17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376 【千字数】362 【印 张】23.5 【定 价】68 【丛 书】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索创新教育。第一章是理解创新,主要是理清与创新有关的一些概念。第二章是理解创新教育,主要分析了创新教育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目标定位、基本任务、实施原则及本质特性,并对创新教育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第三章以国际视野全面总结了创新教育的基本经验。第四章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操作方法,包括构建学生创新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五部分。第五章提出了创新教育导向课程新概念、内涵及特征,给出了两种创新教育导向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步骤与方法,从而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程中。第六章介绍了若干创新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以势科学理论视野探索创新教育导向的课堂教学。

    本书适合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阅读。

    为什么说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因为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军事强国、科技强国,但归根结底美国是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美国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世界著名大学多数集中在美国。21世纪,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要先行。

    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

    综观当代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已形成共识,但至今依然步履艰难,阻力重重。究其原因,是教育理念的老化、传统教育体制的惯性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化。当今中国教育还未走出应试教育和单纯技能教育的误区,“分数”是考核学生的“指挥捧”,“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过分注重传承而忽视创新,学生往往成为应试的工具、复述教师讲稿的“留声机”、收获分数的“收割机”,传承成为机械的、被动的、僵化的、照搬式的“传承”,学生的创新潜力被埋没。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所谓中国灵魂,即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魂,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责任感。所谓世界眼光,即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其次,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敢于质疑和批判,敢于探索,不墨守成规,不满足现状,不断开拓进取。

    李雄杰老师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5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本书是他近年来致力于创新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思考,也是他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江泽民、胡锦涛的创新教育理论、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法规和政策为指导,吸纳世界教育先进国家的创新教育理论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索创新教育。第一、二两章理清了与创新及创新教育相关的概念,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目标定位、基本任务、实施原则及本质特性,并对创新教育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章以国际视野全面总结了世界创新教育的基本经验,从而为高校创新教育实施的学校层面工作提供参考。第四章是探索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操作方法,主要是为创新教育实施的教师层面工作提供参考。第五章提出了“创新教育导向课程”的新概念、内涵及特征,给出了两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创新教育导向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步骤与方法,从而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程中及课堂上,以便使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全书最大的创新。如果不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程中,则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成为一句空话。

    本书出于工作在课堂教学第一线的工科教师之手,实为难能可贵。书中的创新教育理论虽然略显幼稚,不足之处难免,但全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视野开阔、语言朴实,做到理论阐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宏观探索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放眼世界与综观古今相结合,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值得教育界同行一读。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周东华

    2014年4月20日


    第一章 理解创新 1
    一、创新概念与特征 1
    (一)创新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1
    (二)创新概念界定 5
    (三)创新的基本特征 7
    二、创新类别 9
    (一)按创新内容分类 10
    (二)按创新层次分类 12
    (三)按创新过程分类 16
    三、创新价值论 17
    (一)创新的经济价值 17
    (二)创新的社会价值 19
    (三)创新的认知价值 20
    (四)创新的文化价值 21
    四、创新方法论 23
    (一)创新原则 23
    (二)创新技法 25
    (三)创新过程 30
    五、世界著名创新案例 34
    (一)乔布斯与苹果公司 34
    (二)盖茨与微软公司 38
    (三)马云与阿里巴巴 40
    第二章 理解创新教育 44
    一、创新教育概述 44
    (一)创新教育的缘起 44
    (二)创新教育的概念 50
    (三)创新教育的内涵 52
    (四)创新教育的意义 55
    二、创新教育原理 58
    (一)创新教育的基础理论 58
    (二)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 62
    (三)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 67
    (四)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73
    三、创新教育的本质特性 79
    (一)创新教育的发展性 79
    (二)创新教育的层次性 81
    (三)创新教育的多元性 83
    (四)创新教育的渗透性 85
    四、创新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86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86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89
    (三)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92
    (四)创新教育与传承教育 94
    (五)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 97
    第三章 创新教育的基本经验 100
    一、创新办学的理念 100
    (一)美国大学的创新办学理念 100
    (二)欧洲大学的创新办学理念 103
    (三)国内大学的创新办学理念 107
    二、崇尚自由教育 111
    (一)自由教育内涵及发展 111
    (二)自由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113
    (三)著名大学崇尚自由教育 115
    三、重视通识教育课程 117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117
    (二)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118
    (三)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120
    四、跨学科教育 122
    (一)跨学科研究概述 122
    (二)跨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123
    (三)美国大学的跨学科教育 124
    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125
    (一)科研职能在大学中的演变 125
    (二)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 127
    (三)本科生参与科研 128
    六、产学研合作 130
    (一)产学研与创新 131
    (二)产学研与创新人才培养 134
    (三)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 137
    七、国际化与师资队伍建设 139
    (一)大学国际化 140
    (二)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142
    (三)澳大利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 145
    八、大学创新文化 147
    (一)文化的内涵 148
    (二)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150
    (三)世界著名大学的大学文化 154
    第四章 创新教育的实践操作 157
    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 157
    (一)知识与创新 157
    (二)哲学修养与创新 161
    (三)外语修养与创新 163
    (四)数学修养与创新 164
    (五)艺术修养与创新 166
    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169
    (一)创新意识概述 170
    (二)激发创新动机 172
    (三)启迪问题意识 175
    (四)培养创新兴趣 178
    三、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183
    (一)创新思维概述 183
    (二)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186
    (三)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188
    (四)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 193
    四、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 196
    (一)创新人格概述 196
    (二)学生创新人格的特点 198
    (三)杰出人物的人格特点 199
    (四)如何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 203
    五、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07
    (一)创新能力概述 208
    (二)创新性学习能力提升 210
    (三)创新团队能力提升 214
    (四)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217
    第五章 创新教育导向课程开发 221
    一、创新教育导向课程概述 221
    (一)课程概念 221
    (二)创新教育导向课程概述 223
    (三)创新教育导向课程的理论基础 225
    (四)创新教育导向课程的特征 227
    (五)创新教育导向课程开发 232
    二、创新教育导向的项目课程 239
    (一)项目课程概述 239
    (二)确定项目课程体系 241
    (三)项目设计 248
    (四)项目课程标准 253
    (五)项目课程教学方案 256
    (六)项目课程实施 259
    三、学习领域课程 264
    (一)学习领域课程概述 265
    (二)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特征 266
    (三)实践专家研讨会 271
    (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76
    (五)确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279
    (六)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282
    (七)学习情境设计 289
    (八)学习领域课程支撑平台建设 299
    第六章 创新教育导向的课堂教学 304
    一、创新教育导向的教学方法 304
    (一)课堂教学概述 304
    (二)启发式教学 306
    (三)探究式教学 309
    (四)讨论式教学 312
    (五)参与式教学 315
    (六)情境教学法 317
    二、行动导向教学 321
    (一)行动导向教学概述 321
    (二)角色扮演教学 324
    (三)头脑风暴教学 326
    (四)张贴板教学 330
    (五)思维导图教学 332
    (六)项目教学 335
    (七)引导课文教学 338
    (八)案例教学 340
    三、势科学视域中的创新教学 345
    (一)信息时代与势科学原理 345
    (二)势科学视域下的创新 348
    (三)势科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 352
    参考文献 358
    著作类 358
    论文类 361
    后记 364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