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主 编 于立新 【I S B N 】978-7-5170-5037-7 【责任编辑】李炎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17-02-16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48 【千字数】306 【印 张】15.5 【定 价】36 【丛 书】暂无分类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共分三篇十二章,第一篇“基础理论”,运用普惠金融、平台经济、长尾理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与特点,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客观现状及必然趋势作了概述。第二篇“运营实务”,全面梳理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运营的主要业态,并详细阐述了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众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互联网消费金融及数字货币等业态的特点、运营模式、风险分析等方面,同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篇“规则环境”,对互联网金融征信、安全管理、法律监管及大数据发展趋势做了详细阐述,并就各业态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及法律法规展开实践探索。

    本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并紧跟当代数字经济和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金融创新实践,特别安排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典案例、操作实务等内容。

    本教材既适合高等财经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与金融学、国际商务与营销、国际证券与投资、经济与财务管理、保险学、会计学、国际商法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适合为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大数据公司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及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读者普及专业知识并提供相关的专业参考。

    互联网金融和跨境电子商务是21世纪初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两种新业态也是当今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其数字化贸易和服务的国际交易规则正在酝酿并将在不久的未来产生。从理论上说,互联网金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划分的十二大类服务贸易中,计算机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两大类别跨界融合发展所产生的服务贸易新业态。它的特征是中间服务成本低,操作便捷,服务效率高,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外溢作用,边际效应呈现递增规律并高于规模效应。目前主要涉及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大数据金融和信息化金融机构等多重业态和业务创新领域。

    2013年被业界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的元年,金融互联网化的不断推进,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线上业务,互联网金融便是借此机遇与其他行业领域融合发展。如线上供应链金融,就是供需的线上对接,使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得以完整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在线提供、在线使用。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打破了金融服务空间以及时间的局限,不仅大大简化了业务流程,更能提高用户体验,促使金融服务更加专业化,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部分企业设假标、非法设立资金池、“跑路”、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等监管不到位问题。对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3月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消费者既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者。为了解决金融消费纠纷、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强、识别风险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切实关心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八大权益出发,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渗透力,尤其是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得必要金融产品和服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互联网金融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在中央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要求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知识,熟练掌握金融学、统计学、国际服务贸易、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国际经济、国际市场营销和专业法律等相关知识背景。这就要求高等财经类院校及相关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方面,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当前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各国激烈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少年强,则中国强;学子智,则民族智。唯有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迎接未来国际经济新型人才竞争的挑战,我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教学改革要迎难而上,勇于探索;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业态的变化,使我国的人才培养能够紧跟世界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步伐。

    财经类高校尤其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第一,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该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上,为了提高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要重视数学和统计学的学习;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着重学习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网络安全、金融风险评估等课程。第二,要注重对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持,积极寻求法律依据。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征信内涵、征信模式及征信业务内容要有充分了解,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也要有清醒的认识,许多问题并不是互联网金融本身的问题,而是之外的规则环境缺失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专业治理的技术手段和符合规则的解决思路,即加快建设我国企业与个人由国家层面掌控的信用体系,构建诚信记录的数据库,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架护航。第三,要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搭建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模拟实操平台,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和合作办学,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动手能力。第四,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应该立足本国国情,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应该加大与国外合作办学的力度,以及国内外在互联网金融学术和办学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支持力度。

    互联网金融相关行业企业应该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在人才培训和使用方面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根据目前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仍处在摸索阶段,各监管机构和运营机构的业务分工尚待明晰,因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风险防控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基本的金融风险防范和预测能力;其次,要注重对从业人员在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的高低、风险评估模型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占有低成本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优势,因此应当注重在网络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投入力度;最后,要注重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能力方面的人才培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会不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产品层出不穷,相关企业应当结合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充分挖掘客户需求信息,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本书的策划编写、修改定稿及出版付梓历时两年,主编于立新教授以及武夷学院商学院沈慧芳常务副院长、梁丽萍教研室主任带领院系部分老师与学生,于2014—2015年先后前往上海自贸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以及河北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通过调研当地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教学机构的实践动向,了解我国最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听取了部分参与教改的学生的意见,从青年学子的视角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使得教材不仅贴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与学习兴趣,而且更具方向性、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性的学科课程教材编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得到武夷学院李宝银、吴承祯、陈金瑞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学院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各职能部门领导的热情帮助,商学院沈慧芳常务副院长、赵健全书记、袁宇副院长给予了真诚鼓励,在此谨向为本书编写做出睿智决策及提供鼎力支持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也感谢陈荣冰教授对本教材出版的关心!

    本书由于立新担任主编,刘立坤、陈尹立、李乐担任副主编,各章作者如下:第一章,于立新、张永起、李婷婷;第二章,李乐;第三章,丁光中、李乐;第四章,李乐、王妮;第五章,张永起;第六章,王妮;第七章,梁丽萍、李新光;第八章,李乐;第九章,刘立坤;第十章,彭华;第十一章,孙平安、卢荣辉、谢彬;第十二章,于立新、丘甜、潘瑜坤、谢晓晶;附录一、附录二,陈尹立。另外,参与本课程教改的学生有:李婷婷、潘瑜坤、谢晓晶、虞慧媛、汪俊、张日鹏、徐燕楠。

    河北金融学院赵永新教授在审阅本教材后给予了肯定评价,并委托刘立坤老师参与教材统筹修改及撰写工作。广东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系主任陈尹立教授审阅本教材后也给予肯定评价,并撰写了附录一、附录二。武夷学院商学院周林逸博士对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作为武夷学院、河北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三所高校20余位老师及部分同学的集体劳动成果,在此一并向诸位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教材、论文、期刊以及众多网站内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漏,烦请读者指出不足之处,以便修改和完善。

    于立新

    2016年11月

    目  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1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及特点 4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 8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2
    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5
    第六节 互联网金融与其他金融业态的区别与联系 18
    本章小结 22
    复习思考题 22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逻辑 23
    第一节 金融中介理论与互联网金融 23
    第二节 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26
    第三节 长尾理论与互联网金融 29
    第四节 平台经济理论与互联网金融 32
    第五节 互联网金融的经济逻辑与技术支撑 34
    本章小结 37
    复习思考题 38
    第二篇 运营实务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 39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概述 39
    第二节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42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50
    第四节 第三方支付典型案例 54
    本章小结 57
    复习思考题 58
    第四章 P2P网络贷款 59
    第一节 P2P网络贷款概述 59
    第二节 P2P国内外发展概况 62
    第三节 我国P2P主要模式 65
    第四节 P2P网贷的风险及监管 68
    第五节 国内典型案例介绍 70
    本章小结 72
    复习思考题 73
    第五章 众筹融资 74
    第一节 众筹概述 74
    第二节 国内外众筹发展现状 76
    第三节 众筹在我国的发展 84
    第四节 股权众筹 86
    本章小结 91
    复习思考题 91
    第六章 金融服务互联网化 92
    第一节 金融互联网概况 92
    第二节 金融互联网运营模式 93
    第三节 金融互联网发展趋势 96
    第四节 国内典型案例介绍 99
    本章小结 102
    复习思考题 102
    第七章 互联网理财 103
    第一节 互联网理财概述 103
    第二节 互联网存款类理财产品 106
    第三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 112
    第四节 互联网保险 116
    本章小结 121
    复习思考题 121
    第八章 互联网货币 122
    第一节 互联网货币概述 122
    第二节 互联网货币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25
    第三节 比特币概述 129
    本章小结 132
    复习思考题 132
    第三篇 规则环境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征信 133
    第一节 征信概述 133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征信 137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运行下的个人信用评分 146
    本章小结 152
    复习思考题 153
    第十章 互联网金融法律与监管 154
    第一节 国外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及监管概述 154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金融现行法律及监管概述 156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法律与监管发展趋势 164
    本章小结 167
    复习思考题 168
    第十一章 互联网金融安全 169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用户及其安全状况 169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 173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 175
    第四节 密码安全技术 182
    本章小结 190
    复习思考题 191
    第十二章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及趋势 192
    第一节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92
    第二节 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 194
    第三节 大数据金融的发展趋势 208
    本章小结 213
    复习思考题 214
    附录一 2012-2016互联网金融大事件 215
    附录二 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汇总 225
    参考文献 237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