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图书信息

新时代元阳梯田 云南现代化高原立体灌区 前世 今生 未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I S B N 】978-7-5226-3700-6 【责任编辑】杨元泓 王开云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25-09-0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精装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336 【千字数】380 【印 张】21 【定 价】192 【丛 书】暂无分类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新时代元阳梯田 云南现代化高原立体灌区 前世 今生 未来》是集全省水利系统之力编撰成的首部展示云南现代化高原立体灌区建设与改造的水利专著。本书分为前世、今生、未来三篇。前世篇追溯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梯田开垦历史,选介部分代表性梯田,重点介绍元阳哈尼梯田的生态理念和灌排智慧;今生篇以已建传统大中型灌区为铺垫,引出“新时代元阳梯田”的理念体系,系统展示了高原立体灌区建设的前沿性技术和创新性运行管理实践;未来篇对云南省谋划中的灌区进行分类阐述,并展望新时代元阳梯田全面覆盖、水美粮丰、数智赋能、农旅融合的美好未来。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是展示云南现代化高原立体灌区的最新成果,蕴含大量的农业水利、历史文化、区域规划等专业知识,可供水利从业者、高校师生及社会大众阅读和参考。

    2025年9月10日,元阳哈尼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云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集边疆、民族、山区、美丽于一体。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运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红土地上进行雕刻,修筑了层层梯田,创造了独特的山地农耕文明。元阳哈尼梯田、红河撒玛坝梯田、东川红土地等梯田均是云南先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元阳哈尼梯田基于山地、水系、森林、梯田、村寨“五素同构”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灌排体系,成为众多梯田中最耀眼的明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谈及元阳哈尼梯田的保护和传承,指出“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随哈尼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以搞现代化的名义,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强调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2024年他在云南调研时指出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本质上是一个科学严密的山地农田灌溉系统,要把握好这个本质去开展研究,要做好研究保护传承工作,积极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实现哈尼梯田的永续利用。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指出治水兴水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农业用水需求。要谋划灌区建设,将其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重要支撑,把灌区建设作为“兴水润滇”战略的重要抓手,聚焦粮食主产区,加快现代化灌区改造。他还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把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云南省省长王予波指出水利是云南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省兴,水是省之大事。云南要按照建设全国一流特色农业强省部署,继续推进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发展。要高标准打造现代化灌区示范项目,为全省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要“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久久为功打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红河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做好梯田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省水利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现代化高原立体灌区建设模式。根据李国英部长、王宁书记、王予波省长的思路理念和工作要求,在充分汲取元阳哈尼梯田生态理念和水利智慧的基础上,2022年云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朝碧提出要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重要生态功能“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车能运,渠相通、路相连”的新时代元阳梯田,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文化繁荣。

    新时代元阳梯田是云南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的要求,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协同“五区四带”农业空间格局,传承发扬元阳哈尼梯田生态理念,坚持宜坡则坡、宜梯则梯,通过“高山筑源、引水进坝、调水上山、长渠串谷”立体调配模式,依托水网骨干工程体系,提升灌溉供水保障能力,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生态特质、高原特色、文化特点的“系统立体、要素同构,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产业融合、文化多元”的现代化高原立体生态灌区。

    新时代元阳梯田也是云南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结果,其充分借鉴元阳梯田科学灌排体系的智慧,并加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实践。例如,等高耕作—坡耕地治理、木(石)刻分水—灌溉用水权分配、水力冲肥—水肥一体化灌溉、赶沟人—河湖长制、守林人—林长制。依托独特的立地条件,充分借鉴元阳哈尼梯田生态理念和水利智慧,因地制宜地在高原湖滨区谋划了石屏、洱海、曲江(三湖)、永胜4个大型灌区;在石漠化治理区谋划了弥泸、宣威、文砚、罗师、清水河5个大型灌区;在干热河谷区谋划了景腊、新元、永仁、潞江坝等17个大型灌区;在高原山地区谋划了腾冲、会泽、普渡河等13个大型灌区。

    截至2024年12月,云南省已建成大型灌区14个、中型灌区347个、小型灌区4027个,灌溉面积达326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543万亩。正在有序推进弥泸、耿马、大勐统河等7个大型灌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景腊、瑞丽江、会泽等32个新建大型灌区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约2000万亩,着力提升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创建高效节水灌区。通过“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推进,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改革、“112+”“水库保姆”管护模式,创新灌区运行管理。

    新时代元阳梯田开建以来,部分已建成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逐渐显现,咖啡、茶叶、烟草、鲜花、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因水而兴,远销海内外。通过系统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干热河谷、重点高原湖泊、石漠化区生态持续修复。原本望天而收的土地被改造成人为可控的现代化灌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支撑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灌区成为驱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有效助力了乡村全面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未来,云南省水利厅将按照《云南省水网建设规划》《云南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与云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高原立体水网及现代化灌溉体系。以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充分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造更多高产、智慧、幸福的现代化高原立体灌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水利力量。

    全书分前世、今生、未来三篇。“前世篇 传承千年灌溉文明 解锁哈尼梯田密码”分为两章,第一章追溯云南梯田的起源与发展,选介24处散布在云岭大地上的绝美梯田;第二章以最具代表性的元阳哈尼梯田为例,阐述哈尼梯田“五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解译梯田灌排密码。“今生篇 打造新时代元阳梯田 破解高原灌溉难题”分为三章,第三章介绍云南省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元阳梯田背景,阐释新时代元阳梯田内涵特征和重要功能,重点介绍7个在建大型灌区的生动实践;第四章介绍新时代元阳梯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建设方面从水源工程、泵站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信息化工程展示建设高原立体灌区的工程技术,运行管理方面选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改革、“水库保姆”管护模式推介现代化灌区建设的“云南经验”;第五章介绍新时代元阳梯田运行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未来篇 铸就高原立体灌区 造福云岭千家万户”分为两章,第六章分高原湖滨区、石漠化治理区、干热河谷区、高原山地区4类展望新时代元阳梯田的建设,选取14个新建大型灌区进行详细叙述;第七章为新时代元阳梯田未来可期,展望未来建成全面覆盖、水美粮丰、数智赋能、多产融合的立体、生态、高效、幸福灌区。

    本书由云南省水利厅组织,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写完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25年9月

    开篇
    前言
    前世篇
    传承千年灌溉文明 解锁哈尼梯田密码
    第一章 云南梯田源远流长 3
    一、云南梯田起源与发展 4
    (一)云南梯田的起源与形成 4
    (二)云南梯田的发展和传承 8
    二、代表性梯田选介 11
    (一)世界遗产——元阳哈尼梯田 13
    (二)滇南明珠——红河撒玛坝梯田 14
    (三)地质史诗——东川红土地 14
    (四)大地指纹——罗平螺丝梯田 16
    (五)念湖鹤影——会泽大桥梯田 18
    (六)云天茶海——景洪大渡岗茶园梯田 19
    (七)茶樱共生——南涧樱花梯田 20
    (八)云上雕刻——元江那诺梯田 21
    (九)龙江明珠——腾冲五合梯田 23
    (十)诗韵稻香——龙陵龙江梯田 24
    (十一)千阶云梯——金平滮水岩梯田 26
    (十二)彝绣锦缎——永仁直苴梯田 27
    (十三)绝美版画——双柏鄂嘉梯田 29
    (十四)御田紫米——墨江癸能梯田 30
    (十五)滇北竹海——彝良洛旺梯田 31
    (十六)田园诗画——盐津落雁梯田 32
    (十七)大地褶皱——泸水悬崖梯田 33
    (十八)云中梯田——贡山丙中洛梯田 34
    (十九)金浪翻滚——兰坪营盘梯田 35
    (二十)秘境南仁——德钦羊拉梯田 36
    (二十一)山水相逢——永胜他留梯田 37
    (二十二)花田交错——洱源凤羽梯田 38
    (二十三)傣乡稻浪——芒市尖山梯田 39
    (二十四)诗意暖冬——盈江旧城梯田 40
    第二章 元阳哈尼梯田灌排文明 42
    一、元阳哈尼梯田“五素同构”生态系统 42
    (一)元阳哈尼梯田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43
    (二)“五素同构”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52
    二、元阳哈尼梯田灌排体系 55
    (一)“长藤结瓜”式灌排布局 56
    (二)因地制宜的灌排设施 57
    (三)匠心独具的工艺与材料 63
    (四)高效适配的管护机制 66
    三、元阳哈尼梯田灌排智慧启示 69
    (一)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69
    (二)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灌区科学建设 70
    (三)坚持守正创新,实施精细高效管理 71
    (四)强化科技赋能,促进灌区提质增效 71
    (五)注重文化传承,推动融合与活态利用 72
    今生篇
    打造新时代元阳梯田 破解高原灌溉难题
    第三章 新时代元阳梯田破局谋篇 77
    一、传统灌区持续绽放光彩 77
    (一)珠江源·百万田——曲靖灌区 79
    (二)水韵千年·高原坝子——嵩明灌区 82
    (三)乌蒙山下·粮盛果香——昭鲁灌区 86
    (四)彝州沃土·智慧水脉——蜻蛉河灌区 90
    (五)干热河谷·绿色奇迹——元谋灌区 93
    (六)红河明珠·水润三城——蒙开个灌区 96
    (七)喀斯特上·节水先锋——平远灌区 99
    (八)普者黑畔·水韵新生——丘北灌区 102
    (九)稻米之乡·雨林水韵——勐海灌区 104
    (十)干坝奇迹·滴水成金——祥云灌区 107
    (十一)引水解旱·荒山淌金——宾川灌区 109
    (十二)跨境水脉·边陲温室——盈江灌区 113
    (十三)世纪守望·水润边疆——麻栗坝灌区 115
    (十四)一库多能·滇东粮仓——柴石滩灌区 118
    (十五)绝壁天河·英雄丰碑——出水堰灌区 121
    (十六)红土银龙·润泽彝乡——团结渠灌区 123
    (十七)高原桂林·水润稻丰——八宝灌区 124
    二、云南灌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126
    (一)地形崎岖破碎,耕地分散,集中灌溉难 126
    (二)水土资源失衡,水低田高,开发利用难 126
    (三)气候干湿分明,灾害频发,供水保障难 127
    (四)生态地位重要,约束趋紧,要素保障难 127
    三、新时代赋能高原立体灌区建设 128
    (一)新思想为高原立体灌区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128
    (二)新业态为高原立体灌区提供建设动能 129
    (三)新技术为高原立体灌区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129
    (四)新机制为高原立体灌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30
    四、新时代元阳梯田应运而生 131
    (一)新时代元阳梯田内涵特征 131
    (二)新时代元阳梯田重要功能 132
    五、新时代元阳梯田工程实践 133
    (一)弥泸灌区 133
    (二)保山坝灌区 136
    (三)石屏灌区 139
    (四)耿马灌区 142
    (五)腾冲灌区 143
    (六)潞江坝灌区 146
    (七)大勐统河灌区 149
    第四章 新时代元阳梯田建设与管理 152
    一、灌区工程建设 152
    (一)水源工程建设 153
    (二)泵站工程建设 160
    (三)输水工程建设 165
    (四)田间工程建设 169
    (五)信息化工程建设 174
    二、灌区运行管理 180
    (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81
    (二)水权改革 191
    (三)“水库保姆”管护模式 194
    第五章 新时代元阳梯田效益显现 201
    一、经济效益 201
    (一)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201
    (二)实现节水增效降本 210
    (三)吸引投资助推产业 212
    二、社会效益 214
    (一)保障粮食安全 215
    (二)抵御水旱灾害 217
    (三)增加就业机会 218
    (四)改善人居环境 221
    三、生态效益 223
    (一)筑牢水土保持防线 224
    (二)提升水生态质量 227
    未来篇
    铸就高原立体灌区 造福云岭千家万户
    第六章 新时代元阳梯田建设展望 237
    一、灌区建设规模与布局 237
    (一)建设条件 237
    (二)建设规模 239
    (三)总体建设布局 240
    二、新建大型灌区工程布局 244
    (一)高原湖滨区 245
    (二)石漠化治理区 254
    (三)干热河谷区 262
    (四)高原山地区 272
    第七章 新时代元阳梯田未来可期 282
    一、全面覆盖,铸就高原立体灌区 282
    (一)梯次理水——立体水网的构建设计 282
    (二)碧水遗泽——现代灌区的肌理改造 284
    (三)宏图铺展——重点灌区的蓝图擘画 285
    二、水美粮丰,打造绿色生态灌区 289
    (一)节水减排——提质增效的用水革新 289
    (二)产域焕新——以灌促产的结构升级 289
    (三)仓廪筑基——产能跃升的规划图景 290
    三、数智赋能,建设智慧高效灌区 291
    (一)智慧中枢——灌区数字体系的构建 291
    (二)智管升级——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跃升 292
    四、多产融合,建成宜居幸福灌区 294
    (一)水润根基——现代化灌区的农文旅融合新基底 294
    (二)水链共生——农旅双链的协同发展路径 299
    (三)水韵传情——地域文化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303
    (四)水安善治——河湖长制赋能农文旅共生 306
    (五)水惠民生——共建共享的宜居幸福新灌区 309
    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19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