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育

-
【作 者】王敦
【I S B N 】978-7-5226-3470-8
【责任编辑】张玉玲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25-08-21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76
【千字数】353
【印 张】17.25
【定 价】¥48
【丛 书】高等职业教育通识类课程新形态系列教材
【备注信息】
简介
本书特色
前言
章节列表
精彩阅读
下载资源
相关图书
本教材是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的系列新要求而组织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识类课程新形态系列教材之一。教材编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完善感性认识、健全理想人格的原则和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把审美案例赏析与审美项目实践相结合,注重数字教育意识,主动适应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类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教材开发建设的新形势。
教材在课程内容建构方面,以审美导入、原理解读、审美赏析、审美创造为主要架构,分为11个项目模块,涵盖了社会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审美事象;在体例设计上,注重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编撰思路,按项目任务模块化设计,每个项目模块按审美导入、原理解读、审美赏析、审美创造四步进阶体例进行编写,从对美的认识到美学美育原理,再到形式、文化、情感等层次的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对美进行全方位体验和感悟;在数字化方面,本教材在原理解读中提炼出原理导图,在审美导入、审美赏析中匹配有二维码链接的数字化资源,供读者扫码学习。每个项目均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三个层面设计项目实操活页,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旨在让学生在情景化美育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向善的正确审美观,推动其饱含美好心灵的健全人格完成定型,为其终身教育和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教材可作为职业本专科院校的美育教材,也可供美育爱好者参考使用。
在课程内容建构上,以审美导入、原理解读、审美赏析、审美创造为主要架构,涵盖社会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等审美事象;在体例设计上,坚持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编撰思路,按项目任务模块化设计;在数字化方面,在原理解读中提炼出原理导图,在审美导入、审美赏析中配有二维码链接的数字化资源;设置精心设计的项目实操活页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体现新形态活页式教材特色。
只要我们初初翻阅中外美学家的经典著作,便会发现,关于“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等美的本质问题,答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千百年来,苏格拉底还落下一句“美是难的”的无限感慨。比如,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狄德罗认为“美是关系”,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等等,但是都没有达到唯物辩证法所希望的哲学高度。自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以后,“劳动实践产生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等观点,才为人们继续探寻美的本质开拓了新的视野。
关于美学与美育的关系问题。现代美学,自从20世纪初一批先贤将它引入中国以来,它的发展过程一直与审美教育相辅相成。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美育作为美学理论的实践形态,一方面受美学理论的规约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反向检验着美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当代中国美学可以为美育洞穿日益严苛的自然人文科学壁垒,为学生带来具有解放感的“美学时间”;为美育实践展开多元向度,使自然、艺术和社会生活均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重新发现中国美育传统开启自由、秩序与和谐三者并举的美育目标,从而建构起既遵循美学理论的一般性,又兼顾古今通例、中西互鉴的当代中国美育框架。
20世纪,在西方对美学最具摧毁性的观点莫过于维特根斯坦的美学取消主义。在他看来,美不过是一个形容词,说一个东西美,就如同发出“呵!”的一声感叹一样,本身并无实际意义。正如刘成纪所指出的那样,美和艺术的价值可能正是从这一声感叹中被生发出来的。这是因为,“呵!”作为一个赞词,它天然地传递出人对世界的赞美和肯定。而一个人赞美、肯定世界,就必然会乐观地看待世界,并对人类未来怀抱期待和理想。就此而言,美学天然地传达着人对世界的肯定态度和乐观看法,它是积极有为的,天然具有理想主义气质。而美育正是依托美学的这种珍贵特质在人类历史上获得了永远无法动摇的价值基础。
在中华传统美学精神里,这种美育价值与审美智慧比比皆是。比如,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样优美的意境里,人被带入了一种精神舒展的境地,人通过这“欸乃一声”接触美的感性世界,一个“绿”字使人进入审美心境的“零状态”,人内在的自由被一点点打开,各个方面的冲突走向平和冲淡,走向平衡与和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育能使人比平时更能看懂自己、懂得周遭,从而与人类共情,与自然共情。
不管美学家怎样争论,对于只有人才能感觉美、欣赏美,美对于人才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看法已达成了共识。可以说,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产生的,有了人类才有了美。美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道德情操;美可以开发智力,增长智慧;美可以训练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可以调剂人的精神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美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促进各个方面的教育。总之,美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全过程。美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在编写这本专门为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新形态教材过程中,我们特意从职业教育专业大类和“Z世代”日常生活中选取审美对象(事象)设置若干学习项目模块,并按“审美导入、原理解读、审美赏析、审美创造”四步进阶体例进行编写。特别是“审美创造”环节的设计,是以项目任务式布置学生(比如开展研学旅行等)去找寻、发现、挖掘与学习模块对应的审美对象(事象)案例,并自由(随机)组合小组开展探究式学习,尝试“审美发现”“原理解读”与“审美赏析”,以实现“审美创造”的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既注重美学与美育基础理论介绍、审美对象阐释与审美实践相融合,也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参与艺术创造,提升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能力,把审美凝视与审美体验结合起来,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确立科学的审美理念和审美价值观,树立精神之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将感性认识、情感教育与文化传承、健全人格作为美育的主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帮助学生在汲取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的营养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使命感、责任感,使高职美育更加符合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要求。
本教材为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GZJG2024A046)《高职院校“美育浸润”协同创新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
本教材由主编王敦确定全书框架、编写思路和体例并统稿,副主编张鸣、陈秀泉审稿。其中,前言和绪论由王敦编写;“科技之美”项目模块由张鸣编写;“体育之美”项目模块由孙亚楠、张鸣编写;“建筑之美”项目模块由王敦、张鸣编写;“园林之美”项目模块由黄霞、张鸣编写;“服饰之美”项目模块由容婷编写;“旅游之美”项目模块由黄欣卉编写;“音乐之美”项目模块由周蒙婷、孙雅婧编写;“绘画之美”项目模块由曹现果编写;“书法之美”项目模块由王丽芳、王敦编写;“动画之美”项目模块由陈鹏、王敦编写;“自然之美”项目模块由张鸣编写。此外,编写组还邀请了广西美学学会、广西美育学会、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新民歌大赛”栏目、广西南宁四叶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研学旅行网的专家参与指导编写,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学生审美创造实践。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美的森林里,我们寻寻觅觅,一路采撷下来,借鉴了不少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由于能力所限,书中的不当、纰漏等在所难免,惟愿我们的实践探索能得到方家的支持理解和批评指正,在此一并致谢。
项目一 科技之美:理性与感性、实用与艺术的结合 13
审美导入:太空科普“天宫课堂” 15
原理解读:科学与技术之美 15
审美赏析:领略科技美学设计 21
审美创造:走进实验实训室与生活,感知科技美 33
项目二 体育之美:力量、优雅与智慧的完美融合 37
审美导入:甲天下山水间的神“骑” 39
原理解读:体育美的多层次呈现 39
审美赏析:运动场上激情与梦想的交汇 46
审美创造:相聚运动会,沉浸体育美 60
项目三 建筑之美:真善美的“和声” 63
审美导入:天下宫殿巍巍紫禁城 65
原理解读:空间的艺术与凝神观照 66
审美赏析:凝固的音乐与人类文明的见证 71
审美创造:邂逅城市、村落与校园建筑之美 83
项目四 园林之美:游乐赏玩的艺术典范与生存智慧 87
审美导入:走进“皇家园林博物馆” 89
原理解读:园林审美意境的整体生成 89
审美赏析:气韵生动与规整谨严 93
审美创造:园林品赏,澄怀观道 104
项目五 服饰之美:华服璀璨映日辉 107
审美导入:衣袂翩翩尽显舞裙魅力 109
原理解读:服饰美的“内外兼修” 109
审美赏析:把美丽穿在身上,让美感灌溉心田 116
审美创造:“绣”美民族风,闪亮服饰秀 123
项目六 旅游之美:不止有诗与远方 127
审美导入: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 129
原理解读:旅游主体与客体的多维度互动 129
审美赏析:有趣的人生,既有人间烟火,又有山川湖海 137
审美创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149
项目七 音乐之美:音符编织文化与情感的融合 153
审美导入:奏响万物和谐共生的天籁之音 155
原理解读:音乐美的感官与内涵统一 156
审美赏析:在经典永流传中体会音乐之美 161
审美创造:音律冶情,以美启美 170
项目八 绘画之美:传承文化与治愈心灵的契合 173
审美导入:解码惊艳绝美的《只此青绿》 175
原理解读:绘画美之线、色、神 176
审美赏析:绘画之心灵的宁静和启迪 182
审美创造: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192
项目九 书法之美:“东方艺术之源” 195
审美导入:一起走近“中国书法大会” 197
原理解读:中国书法之形、情、气 197
审美赏析:“篆隶楷行草”艺术哲学之璀璨明珠 205
审美创造:感悟中国书法的形、情、气 219
项目十 动画之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23
审美导入:难以忘怀的动画片 225
原理解读:动画技术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226
审美赏析:何以解忧 唯有动画 232
审美创造:找一部动画片,回答有谁共鸣 242
项目十一 自然之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45
审美导入:雄伟壮观的“天下黄河第一湾” 247
原理解读:自然审美“三部曲” 247
审美赏析:涤除玄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54
审美创造:探寻心中的诗意栖息之地 265
- 系统分析师考前冲刺100题(适配第2版考纲) [施游 邹月平 朱小平 编著]
- 用英语介绍中国名城古镇 [王宝川 张元婧 编著]
- Spark大数据技术基础与应用(Scala+Python版) [林徐 潘立琼 杨建柏]
- 世界文化遗产精选:看人文经典学英文 [何媛 编译]
- 网络安全系统集成 [鲁先志 何倩]
- Python统计分析项目化教程 [章小华 孙伟男 于虹博 李文龙]
- 交换路由技术(微课版) [喻林 卞孝丽]
- 新一代网络技术与应用 [路立勋 周宝]
- Python程序设计 [李宇]
-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 [田亚平 李爱姣]
- 用英语讲中国金句(微课版) [白阳明 编著]
-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践教程(第八版) [主编 罗奕 钱前]
- 线性代数(第三版) [主编 江志超]
-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八版) [主编 罗 奕 胡绿慧]
- 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 [主编 崔岩]
- 长江经济带上游白酒文化旅游数字化融合创新研究 [李杰 著]
-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第五版) [主编 张小雨 吴瀚霖]
- 体育与健康 [主编 刘传栋 ]
- 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基于树莓派) [主编 陈少锋 冯健明 郭晓花]
- 大学生劳动教育 [蹇兴超 陈秀泉]
-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工程示范 [刘秉涛 李发站 陈伟胜 著]
- 网络管理员5天修炼 (适配第6版考纲) [朱小平 施游 编著]
- 全球科技新知精选:看前沿科技学英文 [王琼 曹阳 编译]
- 信息技术基础(WPS Office) [阳晓霞 周永福 钟建坤 刘婧莉]
- 基于人文教育的大学英语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段筱箫 著]
- 软件设计师真题及模考卷精析(适用机考) [主编 薛大龙 邹月平]
- Windows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程(微课版) [杨云 蒋君 杨琼]
- 软考论文高分特训与范文10篇—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第二版) [薛大龙 刘伟 刘开向]
- 阅读与写作(职业本科版) [陈秀泉 王敦 刘春玉]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32小时通关(第二版) [薛大龙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