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听力密码  听力密码  新概念美语  单词密码  巧用听写练听力

大学物理(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 者】咸立芬 王子国 【I S B N 】978-7-5084-9128-7 【责任编辑】杨谷 【适用读者群】本专通用 【出版时间】2011-12-28 【开 本】16开 【装帧信息】平装(光膜) 【版 次】第1版第1次印刷 【页 数】240 【千字数】232 【印 张】15 【定 价】27 【丛 书】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备注信息】
图书详情

    本书是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编写的。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质点的运动、运动定律与力学的守恒定律、相对论、静电场、恒定磁场和磁介质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场;下册内容包括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量子物理基础和固体物理简介。考虑目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还为本书配套编写了标准化习题集、习题解答和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

    本书内容简练、难易适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学生使用,可作为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材,亦可作为教师或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 充分考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教材的结构体系

     采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明确要求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本书是依据2010版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经验及当前高等教育新形势编写而成,是一套实用、现代、适用于高等理工科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材。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从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教材编写思路是:充分考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教材的结构体系,采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本书由咸立芬、王子国任主编,分为上、下两册,共13章。本书具体的编写分工为:上册第1、2章由王子国编写,第3章由王保如编写,第4、5章由咸立芬编写,第6章和附录由李新娟编写,上册习题及答案由安兴涛和编写各章的老师共同完成;下册第7、8章由任世伟编写,第9章由薛建华编写,第10、11章由赵静编写,第12章由汤书楩编写,第13章由王爱坤编写,下册习题及答案由王艳海和编写各章的老师共同完成。全套书由咸立芬、王子国统稿并定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致谢意。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10月

    第7章 机械振动 1
    7.1 简谐运动 1
    7.1.1 简谐运动的特征 1
    7.1.2 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2
    7.1.3 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
    和相位 3
    7.1.4 常数 和 的确定 5
    7.2 旋转矢量 6
    7.3 微振动的简谐近似 8
    7.3.1 单摆 8
    7.3.2 复摆 9
    7.4 简谐运动的能量 9
    7.5 简谐运动的合成 11
    7.5.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11
    7.5.2 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13
    7.6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14
    7.6.1 阻尼振动 14
    7.6.2 受迫振动 15
    7.6.3 共振 16
    习题7 17
    第8章 机械波 20
    8.1 机械波的概念 20
    8.1.1 机械波的形成 20
    8.1.2 横波与纵波 20
    8.1.3 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速 22
    8.1.4 波线 波面 波前 24
    8.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24
    8.2.1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25
    8.2.2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6
    8.3 波的能量 28
    8.3.1 波动能量的传播 29
    8.3.2 能流与能流密度 31
    8.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32
    8.4.1 惠更斯原理 33
    8.4.2 波的衍射 33
    8.5 波的干涉 34
    8.5.1 波的叠加原理 34
    8.5.2 波的干涉 35
    8.6 驻波 38
    8.6.1 驻波的概念 38
    8.6.2 驻波方程 39
    8.6.3 驻波的特点 39
    8.6.4 半波损失 41
    习题8 42
    第9章 波动光学 45
    9.1 光源 光谱 相干光 45
    9.1.1 光源 45
    9.1.2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 46
    9.1.3 光谱 46
    9.1.4 相干光 48
    9.1.5 相干光的获得方法 49
    9.2 光程 光程差 50
    9.2.1 光程 50
    9.2.2 光程差 51
    9.2.3 光程差和相位差之间的关系 51
    9.2.4 干涉相长和干涉相消的条件 52
    9.2.5 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 53
    9.2.6 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和附加光程差 54
    9.3 杨氏双缝干涉 55
    9.3.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 55
    9.3.2 实验现象 56
    9.3.3 双缝干涉的光程差 56
    9.3.4 干涉条纹的特点 57
    9.3.5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58
    9.3.6 干涉条纹的移动 58
    9.3.7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59
    9.3.8 洛埃镜实验 59
    9.4 薄膜干涉(一)——等倾干涉条纹 60
    9.4.1 薄膜两表面反射或透射光产生
    的光程差 60
    9.4.2 等倾干涉条纹 62
    9.4.3 增透膜与增反膜 64
    9.5 薄膜干涉(二)——等厚干涉条纹 64
    9.5.1 劈尖干涉 65
    9.5.2 牛顿环 67
    9.6 迈克耳孙干涉仪 70
    9.6.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和光路图 70
    9.6.2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干涉条纹 71
    9.7 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72
    9.7.1 光的衍射现象 72
    9.7.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73
    9.7.3 衍射的分类 74
    9.8 单缝衍射 75
    9.8.1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75
    9.8.2 菲涅耳半波带法——定性分析
    单缝衍射条纹 76
    9.9 圆孔夫琅禾费衍射和 光学仪器的
    分辨本领 80
    9.9.1 圆孔夫琅禾费衍射 80
    9.9.2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81
    9.10 衍射光栅 82
    9.10.1 光栅及其种类 82
    9.10.2 实验装置和衍射图样 83
    9.10.3 光栅衍射的亮纹特征 85
    9.11 光的偏振态 马吕斯定律 87
    9.11.1 光的偏振 87
    9.11.2 偏振片 88
    9.11.3 光的宏观偏振态 88
    9.11.4 偏振度 91
    9.11.5 起偏与检偏 92
    9.12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92
    9.12.1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 93
    9.12.2 布儒斯特定律 93
    习题9 94
    第10章 气体动理论 99
    10.1 平衡态 理想气体 99
    10.1.1 平衡态 99
    10.1.2 状态参量 热力学第零定律 100
    10.1.3 理体气体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101
    10.2 压强公式与温度公式 102
    10.2.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02
    10.2.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04
    10.2.3 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 106
    10.3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107
    10.3.1 自由度 107
    10.3.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109
    10.3.3 理想气体的内能 110
    10.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11
    10.4.1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测定 111
    10.4.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13
    10.4.3 由麦克斯韦分布函数计算气体分子
    速率的三种统计平均值 116
    10.5 玻尔兹曼分布律 118
    10.5.1 重力场中理想气体分子密度
    按高度的分布 118
    10.5.2 玻耳兹曼分布律 119
    10.6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120
    10.6.1 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120
    10.6.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121
    习题10 122
    第11章 热力学 126
    11.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26
    11.1.1 准静态过程 126
    11.1.2 内能 准静态过程的功 热量 128
    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0
    1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1
    11.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
    等值过程的应用 131
    11.3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141
    11.3.1 循环过程及循环效率 141
    11.3.2 卡诺循环 142
    11.4 热力学第二定律 147
    11.4.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主要表述 147
    11.4.2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150
    11.4.3 卡诺定理 152
    11.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熵
    熵增加原理 153
    11.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153
    11.5.2 熵 155
    11.5.3 熵增加原理 158
    习题11 158
    第12章 量子物理基础 162
    12.1 量子概念的诞生 162
    12.2 光的粒子性的提出 165
    12.3 康普顿散射 168
    12.4 德布罗意波 171
    12.5 概率波与概率幅 175
    12.6 不确定关系 179
    12.7 薛定谔方程 183
    12.8 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 184
    12.9 势垒穿透 188
    12.10 氢原子 192
    12.11 电子的自旋 199
    12.12 各种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201
    习题12 203
    第13章 固体物理简介 207
    13.1 晶体结构 207
    13.2 能带理论及能带结构 210
    13.2.1 能带理论 211
    13.2.2 近自由电子近似 211
    13.2.3 紧束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
    组合法) 213
    13.2.4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216
    13.3 半导体的导电机构 217
    13.3.1 空穴 217
    13.3.2 杂质半导体 217
    13.3.3 半导体的光电导现象 221
    13.3.4 p-n结 222
    习题答案 223
    参考文献 231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